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PPT.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第5部分: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 能源安监局 名称:地测防治水→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 一、名称变更体现了矿井地质灾害防治的风险防控内涵,着力提升矿井地质灾害安全风险防控,更好的满足双控管理的基本要求,对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进一步明确了规范性的地质工作要求。 二、现有的地质灾害防治职责限于矿井防治水、防治冲击地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中的瓦斯地质部分。 其它地质灾害虽归于其它专业,如冒顶、偏帮、鼓底、高温等,但需要地质人员超前作出预报。 三、永久性井巷构造位置、岩层选择,地质技术支撑至关重要。一、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标准化主要法律法规依据通篇以“遵法、守法、护法、依法”为主线,以服务煤矿安全生产为目的!《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煤矿测量规程》《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地质测量图例》《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 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令第85号) 《冲击地压煤层安全开采暂行规定》GB/T 15663.1 煤矿科技术语 第1部分:煤炭地质与勘查GB/T 15663.6煤矿科技术语第6部分:矿山测量二、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工作要求(一)1.机构设置——矿井设立负责地质测量(以下简称“地测”)工作的部门,配备有满足矿井地质、水文 地质、瓦斯地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储量管理、矿井测量、井下钻探、物探、 制图等方面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设立专门的防治水工作机构;——冲击地压矿井设立专门的机构与人员。2.煤矿地质——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在不同生产阶段,按期完成各类地质报告修编、提交、审批等基础工作;——原始记录、成果资料、地质图纸等基础资料齐全,管理规范;——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储量计算和统计管理符合《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规定。二、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工作要求(二)3.煤矿测量——测量控制系统健全,测量工作执行通知单制度,原始记录、测量成果齐全;——基本矿图种类、内容、填绘、存档符合《煤矿测量规程》规定;——沉陷观测台账资料齐全。4.煤矿防治水——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基本原则,做好雨季“三防”。矿 井、采区防排水系统健全;——防治水基础资料(原始记录、台账、图纸、成果报告)齐全,满足生产需要;——井上、下水文地质观测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水文地质类型明确;——防治水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措施、工程质量符合规定;——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建立水文动态观测系统和水害监测预警系统。5.煤矿防治冲击地压——按规定进行煤岩冲击倾向性鉴定,鉴定结果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开展冲击危险性评价、预测预报工作,按规定编制防冲设计及专项措施, 防治措施有效、 落实到位;——冲击地压监测系统健全,运行正常。三、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重大事故隐患判定1.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管理——未配备地质测量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和配备专门探放水作业队伍、 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的。2.煤矿防治水——未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井田范围内采空区、废弃老窑积水等情况而组织生产的;——在突水威胁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未按规定进行探放水的;——未按规定留设或者擅自开采各种防隔水煤柱的;——有透水征兆未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的;——受地表水倒灌威胁的矿井在强降雨天气或其来水上游发生洪水期间未实施停产撤人的。3.煤矿防治冲击地压——首次发生过冲击地压动力现象,半年内没有完成冲击地压危险性鉴定的;——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未配备专业人员并编制专门设计的;——未进行冲击地压预测预报,或采取的防治措施没有消除冲击地压危险仍组织生产的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管理矿井地质矿井地质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计分方法煤矿测量冲击地压防治煤矿防治水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管理的变化 一是将专业隐患排查会议与地测专业安全办公会议合并,提高会商效率,减少会商时间。 二是依规增加了《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旨在合理有效控制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三是增加了《岗位规范》,强化了管理责任,提升了安全风险防控质量与水平。 四是将“防治水保障体系健全”删除,改为组织保障,强调专业组织机构与专业技术人员才是防治水保障体系健全的关键。 五是 将“冲击地压矿井每周召开1次防冲分析会,防冲技术人员每天对防冲工作分析1次”调整到表5.5煤矿防治冲击地压标准化评分表。 六是将目前控制弱化的技术培训从本专业中删除,由企业统一调控;简化机构配置要求,强调风险防控的组织保障。 七是增加工器具要求,强化地质基础保障配置需求。四、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