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6-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习总结.pptx

发布:2018-04-13约小于1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元学习总结;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 客观·简明·了然;;重点难点探究 理解·深化·探究;3.从改革的效果来看: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效果各异。总体来说,这些改革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旧的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使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得到强化,为以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二、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不 同 之 处;例题 (2015·山东高考)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审题意 (1)指出战国时期社会关系的变化,主要指阶级关系、社会阶层的流动。 (2)说明商鞅变法与战国时期社会关系变化的关系。要从变法的社会背景和措施等方面分析解答。;抓关键 材料中的变“世侯世卿之局”“徒步而为相”“白身而为将”“布衣将相”是关键信息。;规范答 变化:部分社会下层人士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历史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解答非选择题常见失误及解决办法;2.不按题目要求做题,审题不清,随意性大。解决办法:认真审题。审题意——紧抓“题眼儿”,揣摩题意,审题型——辨别题型,确定方法;审题分——注意题分,看分作答,一般来说,分多的题目答案要点多,分少的题目答案要点少。 3.答题时忽略材料的作用,不能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材料。解决方法:注意将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充分分析和利用材料。 4.角度单一、重复。解决方法:注意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