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41T 1251-2016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pdf

发布:2025-03-26约3.4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01

B01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12512016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

2016-06-07发布2016-09-07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1251—2016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慕兰、张佳宝、葛树春、庞少浦、黄达、李雅男、陈东义。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胡娜、王凯、孟繁华、王庆安、赵冬丽、屈素斋、范乃忠。

I

DB41/T1251—2016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作业流程、作业前准备、作业质量指标、配

套农艺措施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62农业机械试验条件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

NY/T1004秸秆还田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

在玉米收获后或收获玉米同时,选用适宜的机械与装置将秸秆粉碎均匀抛撒覆盖于地表并及时翻

埋的技术。

3.2

合格粉碎长度

秸秆粉碎后合格的长度。

3.3

残茬高度

还田作业后,残留在地块中的残茬顶端到地面的高度。

3.4

粉碎长度合格率

粉碎长度合格的秸秆质量占还田秸秆总质量的百分率。

3.5

抛撒不均匀率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抛撒的不均匀程度。

3.6

耕后地表植被残留量

旋耕机作业后,没有完全埋入土壤内的植物,其中留在地面上的部分和完全浮在地面上的植物质量

的总和(不含根茬)。

4作业流程

1

DB41/T1251—2016

4.1玉米收获

选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或人工摘穗收获。

4.2秸秆粉碎还田

选用配置秸秆粉碎还田机的玉米收获机或单独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玉米秸秆粉碎均匀抛撒于地

表。

4.3翻埋入土

选用深耕或旋耕方式将秸秆翻埋于地下。

5作业前准备

5.1作业方式选择

5.1.1玉米收获前,应做好田间倒伏程度调查。倒伏率≥5%时不宜选用联合收获粉碎一体机作业模式,

宜选用人工摘穗后单独进行秸秆粉碎作业模式。

5.1.2进行玉米秸秆粉碎作业时,秸秆含水率应≥25%(按GB/T5262测取);若秸秆含水率≤20%,

宜选择根茬还田,将玉米秸秆上部严重干枯的部分移出田外。

5.2田块准备

清除田间作业道路上的障碍物,不能清除的障碍物加以标志。

5.3秸秆要求与作业时期

5.3.1发生严重病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