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王金福)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氨基酸
结构特点
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
理化性质:
⑴ 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
紫外吸收
茚三酮反应
三、肽键平面(肽单位)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可人为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等层次。一级结构为线状结构,二、三、四级结构为空间结构。结构概念及稳定的力。
五、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高级结构
2.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变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
5.协同效应(cooperativity)
六、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2.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3.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4.蛋白质的沉淀
5.蛋白质的复性(renaturation)
6.蛋白质的沉淀和凝固
7.
8.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二、酶的分子组成
三、酶的活性中心
酶的活性中心、结合基团、催化基团
四、酶促反应的特点
1.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
2.具有高度的底物特异性:①绝对特异性 ②相对特异性 ③立体异构特异性
3.酶的催化活性是可以调节的
五、酶促反应动力学:
1.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⑴ 底物对酶促反应的有饱和现象
⑵ 米氏方程及米氏常数:米氏方程:ν= Vmax[S]/(Km+[S])
⑶ Km和Vmax的意义
⑷ Km和Vmax的测定
2.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4.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酶的最适pH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5.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⑴ 不可逆抑制作用:专一性抑制、非专一性抑制
⑵ 可逆抑制作用:竞争性、反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几种类型
6.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六、酶的调节:
⑴ 酶原的激活
⑵ 变构调节;
⑶ 共价修饰调节;
第四章、糖代谢
一、糖的无氧分解:
1.概念
2.过程、特点
3.糖无氧分解的生理意义
二、糖的有氧氧化
1.概念
2.过程
3.三羧酸循环的过程,特点,生理意义
三、磷酸戊糖途径
1.概念
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四、糖异生
概念
2.糖异生的过程
3.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五、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的合成代谢
⑴ 概念
⑵ 过程
2.糖原的分解代谢
⑴ 概念
⑵ 过程
六、血糖:
1.概念及其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第五章 脂类代谢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脂肪动员:
2.脂肪酸的β氧化:
二、 酮体的生成及利用:
酮体生成及利用的生理意义:
三、脂肪酸的合成:
四、胆固醇的代谢:胆固醇的合成:
五、血浆脂蛋白:
1.血浆脂蛋白的分类:①电泳分类法:根据电泳迁移率的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四类:乳糜微粒 → β-脂蛋白 → 前β-脂蛋白 → α-脂蛋白。②超速离心法:按脂蛋白密度高低进行分类,也分为四类:CM → VLDL → LDL → HDL。
2.载脂蛋白的功能:
3.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和功能:乳糜微粒在小肠粘膜细胞组装,与外源性甘油三酯的转运有关;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肝脏组装,与内源性甘油三酯的转运有关;低密度脂蛋白由VLDL代谢产生,可将肝脏合成的胆固醇转运至肝外组织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来源广泛,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有关。
第六章、生物氧化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
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与体外燃烧一样,生物氧化也是一个消耗O2,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但与体外燃烧不同的是,生物氧化过程是在37℃,近于中性的含水环境中,由酶催化进行的;反应逐步释放出能量,相当一部分能量以高能磷酸酯键的形式储存起来。
二、线粒体氧化呼吸链:
1.呼吸链的概念
2.呼吸链的组成
复合体Ⅰ(NADH-泛醌还原酶)
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
复合体Ⅲ
复合体Ⅳ
三、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
1.NADH氧化呼吸链:其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的排列顺序为:NAD+ →[ FMN (Fe-S)]→CoQ→b(Fe-S)→ c1 → c →aa3 →1/2O2。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其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的排列顺序为: [ FAD (Fe-S)]→CoQ→b(Fe-S)→ c1 → c →aa3 →1/2O2 。
四、生物体内能量生成的方式:
1.氧化磷酸化:
2.底物水平磷酸化: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氮平衡
⑴ 氮总平衡
⑵ 氮正平衡
⑶ 氮负平衡
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
3.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互补作用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脱氨基,即氧化脱氨基、转氨基作用和联合脱氨基。
三、氨的代谢
1.血氨的来源与去路:
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