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选择与尊严摘选.pdf

发布:2019-10-24约2.3万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选择与尊严 关于死亡,这可能是一篇颠覆你认知的内容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 “拾遗” 中国各大城市在陆续发布幸福指数。 但这些发布很健忘——忽略了“死亡质量”也是幸福指数的核心 指标。 经济学人智库对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后,发布了《2015 年度死亡质量指数》报告:英国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排名第 71。 “科技发展到今天,医生面对最大的问题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 而是如何死掉。” 不得 “好死”——这可能是现在最被我们忽略的幸福难题。 更多资讯,关注公众号 tingliangshuo 1 一 1999年,巴金先生病重入院。 一番抢救后,终于保住生命。 但鼻子里从此插上了胃管。 “进食通过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里。” 胃管至少两个月就得换一次, “长长的管子从鼻子里直通到胃,每次换管子时他都被呛得满脸 通红。” 长期插管,嘴合不拢,巴金下巴脱了臼。 “只好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是他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因 为家属和领导都不同意。 “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 哪怕是昏迷着,哪怕是靠呼吸机,但只要机器上显示还有心跳就 好。 就这样,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 他说: “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更多资讯,关注公众号 tingliangshuo 2 二 “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 原上海瑞金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朱正纲,2015年 起,开始四处去 “拦刀”。 他在不同学术场合央求医生们说,“不要轻易给晚期胃癌患者开 刀。” 现在中晚期胃癌患者一到医院,首选就是开刀,然后再进行化疗 放疗。“就是先把大山 (肿瘤主体)搬掉,再用化疗放疗把周围 小土块清理掉。” 这种治疗观念已深植于全国大小医院,“其实开刀不但没用,还 会起反作用。 晚期肿瘤扩散广,转移灶往往开不干净,结果在手术打击之下, 肿瘤自带的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导致它们启动更强烈的反扑,所 以晚期胃癌患者在术后几乎都活不过一年。” 而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多都采用 “转化治疗”,“对晚期肿瘤患 者一般不采取切除手术,而是尽量把病灶控制好,让其缩小或慢 扩散。因为动手术不但会让患者死得更快,而且其余下日子都将 在病床上度过,几乎没有任何生活质量可言。” 更多资讯,关注公众号 tingliangshuo 3 所以,朱正纲现在更愿称自己是 “肿瘤医生”,外科医生关注的 是这次开刀漂不漂亮,肿瘤医生则关注患者到底活得好不好,“这 有本质的区别。” 三 美国是癌症治疗水平最高的国家,当美国医生自己面对癌症侵袭 时,他们又是如何面对和选择的呢? 2011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穆尤睿,发表了一篇轰动美国 的文章—— 《医生选择如何离开人间?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但 那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方式》。 “几年前,我的导师查理,经手术探查证实患了胰腺癌。负责给 他做手术的医生是美国顶级专家,但查理却丝毫不为之所动。他 第二天就出院了,再没迈进医院一步。他用最少的药物和治疗来 控制病情,然后将精力放在了享受最后的时光上,余下的日子过 得非常快乐。” 穆尤睿发现,其实不只是查理,很多美国医生遭遇绝症后都作出 了这样的选择,“医生们不遗余力地挽救病人的生命,可是当医 生自己身患绝症时,他们选择的不是最昂贵的药和最先进的手 术,而是选择了最少的治疗。” 更多资讯,关注公众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