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关系数据库-华农.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例题,学生选课库的关系模式为: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 选课(学号,课程编号,成绩) (4) 求既选修“C2”课程,又选修“C3”课程的学生学号。 π学号(σ课程号= ‘C2’ (选课))∩π学号(σ课程号= ‘C3’(选课)) (5) 求选修课程号为“C2”或“C3”课程的学生学号。 π学号(σ课程号=‘C2’(选课))∪π学号(σ课程号=‘C3’(选课)) 或 π学号(σ课程号=‘C2’ ∨ 课程号=‘C3’ (选课)) (该题不能写为:π学号(σ课程号=‘C2’ ∧ 课程号=‘C3’ (选课)) 习题: 试验册子上:P69,15,,16,三:应用题。 课外习题: 设有关系R,S如表所示,计算: 1. π A,B(R),2. π A(R) ×σ B=“b”(S); 3. σ C=“f”(R);4. π C,D(σ B=“b“(S));5.R × S A B C a b c b b f c a d c c f B C D b c d b c e a d b e f g 关系R 关系S 教学进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采用了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这就涉及关系模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而对关系数据库进行查询时,若要找到需要的数据,就要对关系进行一定的运算。 本章主要讲解关系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包括关系模型和关系代数。 2.1 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关系模型的建立---第五章) 1. 关系模型数据结构 概念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是用二维表形式(关系)表示实体集的数据结构。(关系模型是逻辑模型的其中一种) 关系模型中的一些术语: (1) 关系:一个关系通常对应一张二维表。 如:学生表。 (2) 元组:关系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元组。 如:表中一个学生记录即为一个元组。 (3) 属性:关系中的每一列为一个属性。给每一个属性起一个名称即属性名。 如:表中属性(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 广东 1986-8-13 男 黄国度 050104 湖南 1985-9-12 女 李玉 050103 江苏 1986-8-8 男 王五 050102 广东 1986-6-9 男 张三秋 050101 籍贯 出生年月 性别 姓名 学号 列:属性对应字段 行:元组对应记录 关系对应二维表 主键 分量对应数据项 关系模型与关系数据库的对应关系 (4) 键是关系模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有以下几种: ② 候选键:如果一个属性或属性集能唯一标识元组,且又不含多余的属性或属性集,那么这个属性或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候选键。 ① 超键: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可能存在多余的属性) 例如:学号+姓名 (就是超键,因为姓名实际是多余的) 例如:学号(就是候选键,有的表中这类键可能有多个,如身份证号、学号等) ③ 主键:多个候选键中用户指定的候选键称主键。 例如:学生表中的 “学号” (5)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例如:人的年龄一般在1~150岁之间,性别的域是(男,女)等。 候选键、主键和外键也称为候选码、主码和外码。 ④ 外键:可作为其它关系模式的主键的属性或属性集称外键。 例如:学生表中的“班级编号”(外键)可作为班级表中的主键。 班级(班级编号,班级名称,班长姓名,专业,系编号)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班级编号) (6)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例如:张三秋、男等。 (7) 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 一般表示为: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 例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籍贯) (8) 关系数据库:就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系或二维表彼此关联组成的。其中关系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一个关系的候选键或主键与另一个关系的外键建立的。 例如: 班级(班级编号,班级名称,班长姓名,专业,系编号)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班级编号) 关系模型的主要特点 学号 姓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