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国际层面
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内地这样大的市场国内外企业都希望进入,外来企业不像本地企业,可以“见缝插针”,相对来说,它们更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的、良好的生产和服务环境,这正是我们经济区的优势所在。
二、国内层面
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区差距日益扩大,抑制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鉴于此,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之后,2004年中央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崛起是统筹全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地区协调发展的需要。山西作为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山西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山西实现跨越式发展增添了强大的推动力量。
三、省内层面
2005年7月25日,从山西省统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五”期间,山西国民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845.7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4121.2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发展最快的时期。“十五”时期,全省经济增长呈现三大特点:
传统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用高新技术特别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间相互融合,使传统产业的增长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粗放型、掠夺式生产经营正朝着集约化方向迈进。
新兴产业多元化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特色农业为重点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涌现出古城乳业、水塔、六味斋、沁州黄等一批辐射农村、带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大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有13户企业进入全国龙头企业行列。初步形成了优质杂粮、草食畜、干鲜果和蔬菜四大特色产业,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发挥。化工产业中,乙炔化工、甲醇、煤焦油加工、大颗粒尿素等具有山西优势的煤化工产品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区域经济脱颖而出。“十五”时期,太原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0%,超出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在中西部17个省会城市(不包括西藏的拉萨)中,增长速度由第19位上升到第8位,太原经济圈正在形成,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区域争先发展态势初步显现。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比如河津市进入中国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百强行列,河津、孝义、介休、清徐、潞城进入中西部百强。而忻州差距仍然很大。
四、市域层面
(一)城市概况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向有“三关重地”、“晋北锁钥”之称,秦汉以来一直是边关重镇和战略要地,隋唐以来一直设有州治,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忻州东倚太行与河北接壤,西临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市辖忻府区、原平市、定襄、五台、代县、繁峙、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14个县市区,面积约2.5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6,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市——版图大市。忻州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铝、钛、金等50余种,全市含煤面积4386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1160亿吨。铁储量17.79亿吨,占到全省的48.19%;铝钡土1.38亿吨,占全省的17.72;钛159.26万吨,占全省的54.1%;金18508
公斤,占全省的73.87%。忻州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已初步形成了以五台山为龙头的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区、芦芽山自然生态旅游区、雁门关边塞文化旅游区、温泉度假旅游区和黄河文化旅游区等五大旅游景区,可谓资源大市。
市域主要交通干线有原太高速公路、北同蒲铁路、神朔--朔黄铁路、108国道、大运公路、忻(州)(五)台--忻(州)黑(峪口)公路、神(池)府(谷)公路、208国道、209国道等。对外经济联系方向以南北向为主,东西向联系相对较弱。
(二)边缘化的掉队者
忻州与太原、晋中、阳泉、吕梁同属于大晋中经济区,但近几年和这四个兄弟地市相比,差距在逐年拉大,忻州的地位和作用继续下降,在大晋中经济区已有被边缘化的迹象。
(三)总体规划的发展思路
将全市划分为忻定原、繁代五、宁静、神五岢、河保偏5个城镇经济区。
1、忻定原经济区
忻定原经济区包括市域中部的忻府区、原平市和定襄市,是晋中经济区北部城镇密集区域。本经济区的区域定位为山西省重要的轻工、食品、化工和铝工业基地。忻州市要依托忻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顿村旅游度假区、豆罗民营工业园区,积极发展以生物制药、绿色食品、建筑材料等为主的工业和以旅游服务、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原平市要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利用国家重点工程晋北铝厂上马的契机,大力发展铝工业及相关产业;随着忻阜高速公路的建设,定襄县与忻州市的经济社会联系会更加密切,今后应以发展城郊型农业、法兰锻造、机械制造为专门化方向。
2、繁代五经济区
繁代五经济区包括市域东部的五台、代县和繁峙县。本经济区的区域定位为以宗教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