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背诵知识点.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诊断学》考点精要
表 1 -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朝代 医家与著作 特点
一是在诊断方法上涉及望神、 察色、 闻声、 问病、
切脉等内容; 二是认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病者的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
内、外因素加以考虑; 三是从理论上对辨证学的
战国 经》
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贯穿了诊病与辩证
相结合的诊断思路。
《难经》 特别重视脉诊,提出了独取寸口诊脉法
西汉 淳于意(仓公)创诊籍 开始记录病人的姓名、居址、病状以及方药等
张仲景
东汉 是辨证论治的创始人
《伤寒杂病论》
分述三部九侯,寸口,二十四脉象,集汉以前脉
西晋 王叔和《脉经》
学之大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对天行发斑疮(天花) 、麻风等传染病,基本上
晋代 葛洪《肘后备急方》 能从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上作出诊断。 是对黄疸
病人作实验观察的早期记载
南齐 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的专著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翼
方》
唐
食指络脉诊法(小儿指纹诊法)的创始人,是由
王超《水镜图诀》
《灵枢·经脉》 “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
陈无择(陈言)
宋 是病因辨证理论与方法比较完备的著作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崔紫虚《崔氏脉诀》 是以浮沉迟数为纲,分类论述 24 脉
南宋
施发《察病指南》 诊法的专著,并绘脉图 33 种,以图来示意脉象
分 12 图,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后经清·杜清
元 敖氏《点点金》 《金镜录》 碧增补为 36 图,即为现在所见的《敖氏伤寒金
镜录》
戴起宗《脉诀刊误集解》 对脉学颇有贡献
滑寿《诊家枢要》 为脉诊的专著,载脉 29 种
金元之世
刘昉《幼幼新书》 论述指纹在儿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