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真题答案.docx
2024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8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光阴里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在时光这本书里载着令我们难忘的人,让我们刻骨(míng)心的事,点辍了温馨的岁月,芬芳了精彩的人生。我们用积极进取的心态,挥洒豪迈。面对草长莺飞的春天,面对姹紫嫣红的夏日,怀着一种感激,去体验那些平凡中的不凡,;;。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记载
②刻骨(míng)心
(2)找出文中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3)下列词语在【甲】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拈轻怕重B.蹑手蹑脚C.无缘无故D.不折不挠
(4)下面的三句话是这段文字的结尾,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凝视现在,珍惜耀眼的青春荣光
②回首昔日,难忘明媚的岁月诗篇
③眺望未来,奏响崭新的人生乐章
A.③②①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
2.(2分)下面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
3.(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B.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社戏》等。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D.《海燕》是苏联作家茨威格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4.(3分)下面两段文字是从一部纪实作品中摘录出来的,请将这部作品推荐给你的同学,写出作品名称并说明理由。
摘录一:
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那种力量,那种欲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摘录二:
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可以说近乎奇迹。
5.(7分)古诗文默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古人用他们的妙笔,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①”(《饮酒》),映入了我们的眼帘,“②,略无阙处”(郦道元《三峡》),三峡两岸的高山连绵不绝,巍峨壮观,④”的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壮阔景象,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⑤,⑥”的胜景,无不酣畅淋漓地表现了中华山川的壮美。经千重水,过万重山,我们会像大鹏一样,“⑦,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北冥有鱼》),循路前行,行则必至。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共48分)
6.(4分)赏析《定风波》,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1)请描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展现的画面。
(2)小序中写到“道中遇雨”“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请结合词句说说作者的生活态度。
7.(13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①,减诸服御狗马,损②郎吏员,发仓庾③以振贫民。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綈④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以示敦朴,为天下先,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弛山泽:解除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禁令。弛,解除。②损:减少。③庾(yū):露天的谷仓。④锑(tì)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
关联教材
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A增:
常恐羞之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①害怕,恐惧;②恐吓;③恐怕,担心。
B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