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 第2版 第8章 防水工程.ppt
***(3)附加涂膜层施工。在管道根部、落水口、阴阳角等部位必须先做附加涂层。做法:在附加层涂膜中铺设玻璃纤维布,用板刷排除气泡,将玻璃纤维布紧密地贴在基层上,不可出现空鼓、折皱。(4)涂布防水涂料及铺设胎体增强材料。涂刷时应按规定厚度均匀仔细地涂刷。各道涂层的涂刷方向相互垂直,涂层间的接槎,在每遍涂刷时应退槎50~100mm,接槎时也应超过50~100mm,避免在搭接处发生渗漏。在第二遍涂刷涂料时或第三遍涂刷前,即可加铺胎体增强材料,可采用湿铺法或干铺法,使胎体增强材料铺贴平整,不起皱、不翘边、无空鼓。(5)收头处理。收头均应用密封材料压边,压边宽度不得小于10㎜。收头处的胎体增强材料应剪裁整齐,如遇有凹槽,应压入凹槽内而不得出现翘边、皱折、露白等现象,否则应先进行处理,然后再涂密封材料。(6)保护层施工。屋面保护层可用绿豆砂、云母、蛭石、浅色涂料,也可用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或块体材料等刚性保护层。8.2.6复合防水屋面复合防水层是指彼此相容的卷材和涂料组合而成的防水层,其是屋面防水工程中积极推广的一种防水技术。使用过程中除要求两种材料材性相容外,同时要求两种材料不得相互腐蚀,施工过程中不得相互影响。复合防水层施工要求同卷材及涂膜防水施工,若卷材与涂料符合使用时,涂膜防水层宜设置在卷材防水层的下面。复合防水层最小厚度(mm)8.2.7刚性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一般是在屋面上浇筑一层厚度不少于40mm的细石混凝土,作为屋面防水层。(内配直径4~6mm的双向钢筋网片,间距为100~200mm,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优点:材料易得,价格便宜,耐久性好,维修方便缺点:表观密度大,抗拉强度低,极限拉应变小,易受混凝土或砂浆的干湿变形、温度变形和结构变形的影响而产生裂缝。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防水等级为III级的屋面防水,也可作I、II级屋面多道防水设防中的一道防水层;不适于设有松散保温层的屋面、大跨度和轻型屋盖的屋面,以及受振动或冲击的建筑屋面。且刚性防水层的节点部位应与柔性材料复合使用,才能保证防水的可靠性。刚性防水屋面一般由结构层、找平层、隔离层和防水层组成。防水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20,其厚度宜不小于40mm,双向配置φ4~φ6.5钢筋,间距为100~200mm的双向钢筋网片。可掺入适量外加剂以提高其密实性能。8.3室内防水工程8.3.1室内防水的特点室内防水工程是指建筑室内厨房、卫生间、浴室、水池等各种用水房间的防水。特点:与屋面、地下防水工程相比,室内防水工程较复杂且水的侵蚀具有长久性、干湿交替性,防水材料施工不易操作,防水效果不易保证,对材料的可操作性要求较高。各种防水卷材因剪口和接缝较多,很难粘结牢固、封闭严密,难以形成一个有弹性的整体防水层。通过大量实践证明,涂膜防水能使室内的地面和墙面形成一个没有接缝、封闭严密的整体防水层,从而保证室内防水工程的质量。8.3.2室内涂膜防水1.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聚氨酯涂膜防水的特点主要材料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甲组分(预聚体);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乙组分(固化剂、增韧剂、防霉剂、促进剂、增粘剂、增充剂等)01其他材料无机铝盐防水剂(添加剂);涤纶无纺布(增强材料)02辅助材料二甲苯(清洗工具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凝固过慢时,作促凝剂用)、苯磺酰氯(凝固过快时,作缓凝剂用)等03(1)材料(2)基层条件1)防水基层必须用1:3的水泥砂浆找平,要求抹平压光无空鼓,表面要坚实,不应有起砂,掉灰现象。管根周围,要略高于地面;地漏周围,应略低于地面。2)室内楼(地)面找平层的坡度以1%~2%为宜,凡遇到阴、阳角处,要抹成半径不小于10mm的小圆弧。3)穿过楼地面或墙壁的管件(如套管、地漏等)以及卫生洁具等,须安装牢固,收头圆滑。管件或卫生器具与周边的缝隙用水泥砂浆堵严;缝隙大于20mm时,常吊底模,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严实。4)基层必须基本干燥。下水管转角墙立面及平面图1-找平层;2-防水层;3-保护层(3)施工工艺聚氨酯涂膜防水涂料的施工工艺为:基层清理→涂布底胶→配制聚氨酯涂膜防水涂料→涂膜防水层施工→保护层施工。1)清理基层。施工前将基层表面的突出物、砂浆疙瘩等异物铲除,并进行彻底清扫。2)涂布底胶。将聚氨酯甲、乙组分和二甲苯按1:1.5:2的比例(质量比)配合搅拌均匀,再用小滚刷或油漆刷均匀涂布在基层表面上。干燥固化4h以上,才能进行下道工序。3)配制聚氨酯涂膜防水涂料。将聚氨酯甲、乙组分和二甲苯按1:1.5:0.3的比例配合,用电动搅拌器强力搅拌均匀备用。应随配随用,一般在2h内用完。4)涂膜防水层施工。用小滚刷或油漆刷将已配好的防水混合材料均匀涂布在底胶已干涸的基层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