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硕士考研复习三十六计.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观察和认识新中国的外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中国当代外交的性质
中国的外交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又是刚摆脱被压迫民族地位的国家的外交。从80 年
代起,中国的外交又是一个按照中国特色建设着社会主义的这样一个国家的外交。
中国当代外交史充满着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但它们又是符合外交
特点,即按照外交所允许的形式表现出来。(意识形态中更重国家利益)
新中国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其所展开的外交在性质上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中国遵循
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不能输出”的基本原理,明确以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为基本指导思想。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历史的必然,是国家性质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要求。
二、中国当代外交的立场
新中国诞生本身又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了亚非等地的民族独立解放运
动,缩小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削弱了帝国主义,使战后初期世界社会主义和民族
民主进步力量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反动力量之间的力量对比,出现了大大有利于前者的变化。
新中国的诞生也是给了帝国主义战争力量以有力的打击。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站在被压迫民族一边,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成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
量。新中国的诞生使世界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阶段。
三、中国当代外交所处的时代、国际格局和国际矛盾关系状况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新中国外交是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全局背景下展开的。
首先,新中国诞生时所处的时代,是“十月革命”开辟的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
这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观点来看的;在已经跨入2l 世纪的今天,中国仍然处于这样的时代。
新中国在一个长时期里是处在以反帝、反殖和支持被压迫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为主题的时代,80
年代起则处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
其次,新中国诞生时面对的是“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现代史的基本格局:两种体系和三
大力量。新中国诞生时所面对的国际格局,是美苏冷战和对峙,是社会主义、民族独立、民主
与和平力量为一方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际反动势力为另一方的对垒。新中国诞生时,国
家领导人关于国际格局的表述是“中间地带”,它既包含了美苏对峙这个核心内容,又突出了
中国人所重视的美苏之间的“中间地带”的存在。中国领导人还强调了反美统一战线,它实际
上是从战略需要出发而指出的一种格局。后来在70 年代初,中国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
想,80 年代中关于“东西南北”的观点,都是关于国际格局的表述。“东西南北”观点提出之
时,“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仍然存在,直至90 年代初苏联解体,才宣告不再适用。
再其次,在新中国诞生时所面对的国际矛盾关系中,需要认识帝国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
家的矛盾带有根本的性质。这是因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三大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
盾,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中,这一对矛盾被
看作是帝国主义国家国内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在国际上的反映。在1 947 年出现美
苏冷战和对峙之后,这对矛盾集中地以美苏矛盾表现出来新中国没有忽视这种根本性的矛
盾.从一开始就强调要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称之为“一边倒”。
但是,在认识这种较长时期的最根本矛盾也即最主要矛盾的同时,还需要认识和掌握在这
长时期里的每个不同的具体历史阶段,是否存在主要矛盾和何者为主要矛盾,这是指的那种特
别尖锐突出、使其他矛盾相对来说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的矛盾。中国外交在这段时间里,由于
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对国际战略格局和矛盾关系的透彻认识,在反帝反殖反霸方面,表现得异常坚定明确,支持谁、
联合谁、反对谁的战略十分清楚;即使出现过苏联为了追求同美国缓和妥协,企图影响和改变
中国的上述战略,也未可得。历史证明,这是极为可贵的!
帝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矛盾属于“十月革命”之后一个较长时期里国际上的最根本的矛盾,也
即长时期里的最主要矛盾,它的突出变化一定形成历史的大的阶段性。1989—1991 年,东欧
转轨和苏联解体,世界上的社会主义阵地极大地削弱,标志了战后一个大的历史时期的结束和
进入另一个大的时期。
四、中国当代外交以和平与进步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