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课件.pptx

发布:2023-12-21约1.67万字共1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容索引;【网络构建知识串联】;【教材深挖表达训练】;3.[教材必修2P81“旁栏思考”]在强烈的日光下要涂抹防晒霜,做X射线透视的医务人员要穿防护衣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

4.[教材必修2P82“批判性思维”]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为何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5.[教材必修2P89“练习”拓展题1]为何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

6.[教材必修2P96“技能应用”]用X射线照射野生型链孢霉使其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加入某种维生素则立即能生长,说明了什么?;7.[教材必修2P117“探究”讨论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为什么?

8.[教材必修2P123“正文内容”]捕食者的存在对物种多样性产生怎样的影响?;考点一可遗传变异与育种;1.深入理解三种可遗传变异“关键点”

(1)基因“内部”发生改变或基因中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产生“新基因”——基因突变(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2)基因内部未改变

①基因层面;②染色体层面;2.着眼于四层面比较可遗传变异;3.“两看”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4.育种方案及其选择

——依目标定方案;【对点训练】;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四个精细胞中的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可知,D、d与T、t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DdTt的精原细胞可产生两两相同的四个精子,题中四个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T、Dt、dT、dt,可推测在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2.(不定项选择)(2021湖南邵阳月考)科学家发现家猪(2n=38)群体中有一种染色体易位导致的变异。如下图所示,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易位纯合公猪与多头染色体组成;答案CD

解析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A项错误;易位纯合公猪因为13号和17号染色体的易位,形成了一条易位染色体和残片,残片的丢失导致减少了两条染色体,故细胞内只有36条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中只存在36条染色体,其中两条为13号和17号染色体异常拼接成的异常染色体,B项错误;易位杂合子含有易位染色体和正常13、17号染色体,它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均不能形成正常四分??,其他正常染色体可以形成17个正常的四分体,因此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会形成17个正常的四分体,C项正确;易位纯合公猪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而易位杂合子含有易位染色体和正常13、17号染色体,其有可能产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配子,D项正确。;3.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甲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三个细胞乙、丙、丁。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答案C

解析图乙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A项错误;乙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其产生的子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因此基因重组的发生与丙细胞有关,而与乙细胞无直接关系,C项正确;丙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而丁细胞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易位),D项错误。;?角度2变异原理在育种中的应用

4.(2021浙江衢州质检)如图是某植物的多种育种方法途径,A~F是育种处理手段(其中E是射线处理),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植株。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答案C

解析植株甲是不断自交选育的纯种,植株丙是单倍体植株加倍后的纯系植株,乙是诱变育种得来的具有新基因的种子或幼苗,A项正确;D和B过程可发生基因重组(自由组合),F过程染色体加倍,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项正确;单倍体不育,没有种子,图中C过程不能用秋水仙素处理种子,C项错误;通过E形成乙的过程(诱变育种)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D项正确。;5.(2020全国卷Ⅲ,32)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

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

(答出2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

(答出1点即可)。?

(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子),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