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第10课《文明礼仪——标签类文档的制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docx
第3单元第10课《文明礼仪——标签类文档的制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0课《文明礼仪——标签类文档的制作》
2.教学年级和班级: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10周星期三下午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标签类文档的制作,学生将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技能,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通过引入文明礼仪的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标签类文档的制作。具体重点包括:
(1)掌握标签类文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学会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标签类文档的制作;
(3)了解标签类文档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标签类文档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具体难点包括:
(1)如何合理布局标签类文档的结构,使其既美观又实用;
(2)如何运用字体、颜色、样式等要素,使标签类文档更具吸引力;
(3)如何在标签类文档中插入图片、图表等元素,提高信息的可读性。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通过示范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标签类文档的制作过程;
(2)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于讲解标签类文档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
-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学习标签类文档的制作技巧。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导向学习,共同完成标签类文档的制作。
2.教学活动设计:
-操作演示: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展示标签类文档的制作过程。
-小组讨论: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提出改进和创新的想法。
-成果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互相评价和学习。
3.教学媒体使用:
-电子白板:用于展示演示文稿和实时操作过程。
-计算机和投影仪:学生实践操作,教师监控和指导。
-在线资源:提供相关的视频教程和素材库,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标签类文档的制作教程视频和案例文档,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例如,“标签类文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和问题。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文档,了解标签类文档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记录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准备与同学讨论。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在平台上提交预习笔记和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分享资源,监控预习进度。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新课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精美的标签类文档案例,引起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标签类文档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标签类文档,实践所学技能。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跟随老师的步骤学习制作技巧。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标签类文档。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与组内同学讨论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制作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制作技能。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标签类文档的制作方法。
-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使用办公软件制作一个个人标签类文档。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一些办公软件的高级功能教程,供有兴趣的学生自学。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学生的作业,提供个性化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在家中利用办公软件完成作业,巩固所学技能。
-拓展学习:学生根据兴趣自学推荐的教程,提升技能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