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气象站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校准规范编写说明.docx
自动气象站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校准规范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PlatinumResistanceTemperatureSensorofAutomaticWeatherStation
编制说明
1
1任务来源
国家质监局2018年下达的市监量函[2018]540号文件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项目表(27)中下达的《自动气象站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校准规范》,由全国气象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AQSIQ/MTC27)下达任务,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共同起草制定的《自动气象站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校准规范》校准规范。
2制订本规范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在工业测量中,铂被广泛地作为一种电阻材料使用。它的优点包括:较高的化学稳定性、易于加工(特别对于金属丝的制造)、可以具有很高的纯度以及很好的电学特性的复现能力。在欧洲标准EN60751中对于上述性质做出了详细说明,所以铂电阻传感器具有普遍的互换性,这是其它温度传感器不能比的。在气象观测领域,铂电阻传感器被广泛的应用在自动气象站上,用于测量空气和土壤温度。我国已经颁布了《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JJG229-2010)适用于(-196~+600)℃范围的铂热电阻传感器。
但是,由于国际气象数据交换的要求和需要,气象观测仪器应该符合世界气象组织(WMO)《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CIMO-Guide)之规定。我国相关国家标准和气象行业标准亦等效于该指南。因气象科学专业需要,气象用铂电阻传感器对测量范围的要求较窄,而对允差限要求较高,且为保证气象数据的长期可比性,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气候变化观测的需要,对仪器的长期稳定性有较高要求。中国气象局于2011年首次颁布《自动气象站温度传感器检定规程》(JJG(气象)002-2011)并与2015年进行了修订。
2
该部门规程更贴近气象业务实际状况以及工作习惯,并不完全符合传感器类计量器具的校准思路。从形式上看,检定规程的模式也不利于计量数据的国际互认,进而对我国气象观测数据的国际交换带来了不利影响。
综上,应制订《自动气象站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校准规范》。
3编写过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中心作为本规范的主要起草单位,2019年召集参加起草单位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组成编写组。编写组由蔡震坤、赵旭、吴宁、边泽强、吐鲁逊·伊力、张晨亮、丁红英7名同志组成。
蔡震坤同志作为该规范的第一起草人,重点完成了规范编写及围绕规范所进行试验的组织,提出了规范结构、规范主要内容,完成了正文内容及编制说明等具体编写工作。
赵旭同志承担了正文架构编写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报告工作,吴宁承担试验方法设计及试验报告编写等工作,边泽强担数据分析整理及编制说明等文字组织工作,吐鲁逊·伊力承担文件及数据复核,张晨亮、丁红英承担数据数据采集等工作。
编写组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于2023年12月完成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然后根据反馈的意见对本规范进行再次修改,形成上报稿。
4编写依据
在编写本规范时,编写组首先注重参考国际国内已正式发行的相关规程或规范的最新版本,本规范的编写格式遵从了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的要求,编写过程中遵循了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
3
定度评定与表示》基础规范的要求,参考WMO-No.8《GuidetoInstrumentsandMethodsofObservation》(2018)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JJG124-2005《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JJG160-2007《标准铂电阻温度计》、JJG229-2010《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07-2007《温度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JJF1030-2023《温度校准用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JJF1587-2016《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JJG2020-1989《273.15~903.89K温度计量器具》等国家规程、规范、标准作为技术依据。
s编制规范的简要过程
5.1气象温度传感器应用情况
气象温度传感器主要应用气象观测活动领域(地球表面或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地表温度及地下温度测量,其技术要求和观测方法依据GB/T35226-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空气温度和湿度》、GB/T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