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doc
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混凝土到场后检查混凝土出库单信息楼号、混凝土标号、塌落度等符合要求。
2、机械准备:砼吊斗、贮料斗、大小平锹、抹子、手推车等。
3、作业条件:
①模板内的垃圾、木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已清除干净;木模在浇灌砼前应浇水湿润,但不许留有积水。
②、浇筑砼层段的模板支设、钢筋绑扎、预埋铁件及管道埋设等工序全部施工完成,经检查符合设计和验收规范的要求,并办完隐蔽和预检手续。
③各种机械设备经安装、就位、维修保养和试运转,处于完好状态;电源可满足需要。
④浇筑混凝土用架子及走道已搭设完毕,并经检查符合施工和安全要求。
二、施工操作工艺:
1、砼采用商品砼。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观察混凝土有无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降低以及出现初凝等现。如有以上现象,应在浇灌前进行二次拌合。泵送混凝土时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连续浇筑。
2、先将集水坑、人防坑、电梯井等底部浇筑然后对筏板由东端向西端推进分层浇筑,振捣密实,表面及时平整。
3、砼浇筑和振捣的一般要求是:
(1)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而定一般为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2)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呈梅花形布置,逐点移动,顺序进行,均匀振实,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皮时应插入下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槎;平板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3)浇筑应连续进行,如有间歇应在混凝土初凝前接缝,一般不超过2h。
45、梁砼的浇筑应同时进行,梁底与梁帮部位要充分振实,并避免碰动钢筋。
6、浇筑楼板时,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板厚度较大时,亦可用插入式振动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铁插钎检查砼厚度,振捣完毕用长木抹子压实抹平。
7、浇筑砼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铁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砼凝结前修理良好。
8、在混凝土浇筑完12h内,应对混凝土表面(冬期进行毛毡护盖)洒水养护,常温每天浇水二次,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对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天。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初凝)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三、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①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的规定。
②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③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④现浇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⑤现浇混凝土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一般项目: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出现超过规范规定的蜂窝、空洞露筋、缝隙、夹渣。
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校验方法
轴线位置
基础
15
钢尺测量
独立基础
10
墙、柱、梁
8
剪力墙
5
垂直度
层高
≤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5m
10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全高(H)
H/1000且≤30
经纬仪、钢尺检查
标高
层高
±1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测量
全高
±30
截面尺寸
+8,-5
钢尺测量
表面平整度
8
2m靠尺、塞尺测量
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
预埋件
10
钢尺测量
预埋螺栓
5
预埋管
5
预留洞口中心线位置
15
钢尺测量
质量控制、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质量控制:
①浇筑过程中先对集水坑、人防坑、电梯井等进行分层浇筑再对筏板分层浇筑严禁一次浇筑到标高。
②应尽量避免甭管触碰到剪力墙、柱钢筋导致的钢筋位移。
③、雨期施工应有防雨措施,及时对已浇筑砼的部位进行遮盖,避免雨淋、冲刷,降低强度;下大雨时应停止露天作业。
2、质量通病:
①蜂窝、麻面现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
原因分析: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模板拼接不严密漏浆出现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一部分气泡留在板面上。
预防措施:模板提前交税湿润,清理干净杂物,模板拼缝严密;模板表面均匀刷脱模剂;浇筑过程程充分振捣,振出气泡为止。
②露筋现象:
原因分析:产钢筋较密的部位砼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砼,振捣过程中将钢筋保护垫块振捣掉导致钢筋位移等。
预防措施:浇筑过程中充分振捣防止漏振,且注意钢筋是否出现偏移,若有钢筋偏移情况及时通知现场钢筋工进行调整。
③,表面平整度不够,出现水坑等;混凝土表面初凝后表面不平整或有较为明显的凹坑。
原因分析:浇筑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浇筑表格,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加水现象,收面时没有将多余积水清理干净。
预防措施:加强浇筑过程中的标高及平整度把控,严禁混凝土浇筑现场加水。
五、成品保护
1、浇筑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