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系统下的MP3设计的中期报告.docx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系统下的MP3设计的中期报告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ARM处理器在嵌入式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系统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车载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MP3作为一种数字音频格式,在这些场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系统下的MP3设计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意义。
本次中期报告旨在介绍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系统下的MP3设计的开发过程和实现思路,以及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二、开发过程和实现思路
本次开发采用的开发板是OrangePiPlus2E,主要芯片为AllwinnerH3。开发环境为Ubuntu16.04LTS和crosscompilerarm-linux-gnueabihf。
1.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下载和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并设置环境变量。然后安装操作系统(这里使用的是Armbian)和所需的库文件(这里需要安装libmad和alsa-utils)。最后,还需要将开发板连接到电脑上,使用串口工具(如minicom)进行测试。
2.实现思路
MP3播放器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把MP3文件解码成音频数据,然后通过音频设备输出。因此,我们需要使用libmad库来解码MP3文件,并将解码出来的数据传输给alsa设备以输出声音。
具体实现思路如下:
①读取文件
使用标准C库函数fopen打开文件,然后使用fread()函数从文件中读取数据。
②解码MP3文件
使用libmad库对MP3文件进行解码操作。在libmad库中,主要需要使用两个结构体:structmad_stream和structmad_frame。其中,structmad_stream用于读取和缓存MP3数据,structmad_frame用于存储帧信息和输出PCM数据。
③输出声音
将解码后的PCM数据传输给alsa设备以输出声音。可以使用alsa-lib库提供的函数,如snd_pcm_open()、snd_pcm_hw_params_set_access()、snd_pcm_hw_params_set_format()、snd_pcm_hw_params_set_channels()、snd_pcm_hw_params_set_rate()和snd_pcm_writei()。
三、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已经实现了MP3文件的解码和播放功能,可以通过alsa设备输出声音。但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时长计算有问题
在解码MP3文件时,使用了libmad库提供的函数mad_timer_reset()和mad_timer_add()来计算时长,但是计算出的结果与实际时长不符。这可能是由于计算过程中的精度不够造成的。下一步,需要寻找更为精确的时长计算方法。
2.码率不稳定
在解码过程中发现,有些MP3文件的码率不稳定,会导致播放出现卡顿、杂音等现象。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方案,优化解码过程。
3.功能不完善
当前版本的MP3播放器功能还不完善,无法进行上一曲、下一曲、暂停等操作。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增加这些功能。
总之,在当前阶段,已经实现了基本的MP3播放器功能。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同时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功能,以提高播放器的性能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