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猪养殖中口蹄疫病的综合防治分析.pdf

发布:2025-06-13约4.25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年第18期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疫病防控

生猪养殖中口蹄疫病的综合防治分析

文│彭鑫(湖南省保靖县迁陵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口蹄疫是生猪养殖中常见的传

染性疾病,主要由病毒引发,能够在

生猪群中迅速传播。其传播速度受到

养殖环境和温度的影响,极易导致生

猪大规模感染。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

性,种群传播率高达70%左右。尽管

口蹄疫不会在短期内造成患病猪的大

规模死亡,但会严重影响生猪的健康

成长,延长养殖周期,进而对养殖户

的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预防和控

制口蹄疫对于保障生猪健康和维持养

殖经济至关重要。

一、生猪口蹄疫疾病主要发病

机理

生猪口蹄疫病主要由口蹄疫病重,这是由于仔猪的免疫功能较弱,在生猪群体中,口蹄疫病毒的传播具

毒引起,该病毒呈球形,部分为六患病死亡率较高。研究显示,口蹄疫有往复性特征,能在饲养环境中广

角形。口蹄疫病毒由蛋白壳和核糖病毒在自然环境下具有较强的生存泛扩散,导致生猪之间的大规模交叉

构成,外部无明显囊膜结构。根据能力,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中可以存感染。口蹄疫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流

生猪患口蹄疫的不同症状,可将口蹄活数年。在5℃左右的自然环境中,行性特征,其主要传染期集中在潜伏

疫病毒分为七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病毒也具有较高的存活能力。高温期和发病初期,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期

血清型还可以细分为多个亚种,不同和紫外线辐射对口蹄疫病毒具有较间,病毒传染性更强,容易引发生

血清型和亚种在致病机制上存在差强的消杀作用,温度越高消杀效果猪群发性口蹄疫。口蹄疫病毒的潜

异。在生猪饲养中,0型口蹄疫最为越好。生猪养殖户应对养殖场进行伏期较长,通常每隔三年左右会流

常见,A型口蹄疫次之。研究表明,定期消毒,使用酸性和碱性消毒液行一次。即使患病猪已经康复,病

口蹄疫病毒在患病猪体内可存活6~7彻底消杀口蹄疫病毒,减少其对生毒仍可能体内长期存在,一旦气温

个月,并对健康猪具有较强的毒性。猪饲养的危害。下降或生猪免疫力减弱,病毒就有

病毒主要集中在淋巴结和骨髓,并随二、生猪养殖口蹄疫疾病主要可能重新暴发,导致区域性的口蹄

着时间的推移快速扩散,可能引发其流行特点疫疫情。这种特性使得防控口蹄疫

他并发症。生猪感染口蹄疫后,病毒1.口蹄疫流行病学与基本特成为生猪养殖中的重要挑战,必须

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具有较差的点。口蹄疫的流行病学特征之一是采取长期的监测和预防措施以控制

可控性。尽管病死率相对较低,但口其高度传染性。该病毒不仅能在生猪疫情的传播。

蹄疫会延长生猪的饲养周期。口蹄疫群体中传播,还能在其他家畜群体中2.生猪口蹄疫病主要临床症

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外来动物扩散,主要影响偶蹄动物,如牛、羊状。研究表明,育肥期是生猪口蹄

进入生猪饲养场时,病毒极易通过呼等,而奇蹄动物感染口蹄疫的概率相疫的高发期,紧随其后的是仔猪,

吸和消化系统侵入生猪体内,健康猪对较低。患病猪通常通过分泌物传而正常成年猪的患病率相对较低。这

接触患病动物后,感染率几乎达到播病毒,如果周边有其他偶蹄动物,主要与口蹄疫病毒的潜伏期有关。

100%。口蹄疫对仔猪的影响尤为严容易引发不同族群间的交叉感染。当育肥猪感染口蹄疫初期,会表现出

97

疫病防控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中国畜牧业

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体温升高,卫生工作,对生猪排泄物要制定完善环境。根据生猪饲养密度,养猪户应

体温可达40℃左右,食欲明显下降,管理制度,避免排泄物污染生猪饲养做好日常清理工作,特别是在阴冷潮

行动困难。哺乳期的生猪在感染初期环境。养猪户在规模化饲养生猪前,湿的区域,定期通风是防止细菌滋生

会出现拒绝哺乳的现象。随着疾病应根据生猪饲养数量而选择好场地,的关键。在季节交替期间,需加强消

的进展,患病猪的皮肤上会出现明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