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及水害防治培训课件.pptx
;主要内容;1.矿井充水条件分析;1.1矿井涌水水源;1.1矿井涌水水源;1.1.1地下水的起源与赋存
;1.1.1地下水的起源与赋存
;1.1.1地下水的起源与赋存
;1.1.1地下水的起源与赋存
;1.1.1地下水的起源与赋存
;1.1.1地下水的起源与赋存
;1.1.1地下水的起源与赋存
;1.1.1地下水的起源与赋存
;1.1矿井涌水水源;1.1.2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1.1.2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1.1.2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潜水等水位线图
在潜水面上将高程相同的点即潜水位相同的点相连,即为潜水面的等水位线图。;;含水层之间地下水的转化
如果两个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之间的地下水存在相互转化,那么对某一特定含水层而言是获得补给,而对另一个含水层来说则是排泄。
转化条件:
两个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之间存在水头差而且有联系的通路,那么水头较高的含水层便补给水头较低的含水层。
转化形式:
潜水补给承压水;
承压水补给潜水;
松散沉积物和基岩中存在的“导水通道”而使含水层之间发生相互转化
;
承压水补给潜水;
潜水补给承压水;松散沉积物中含水层通过“天窗”和越流补给;
含水层通过导水断裂发生联系;
含水层通过钻孔发生联系
;
含水层通过弱透水层越流补给;1.1.2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1.1.2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1.1.2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1.1.2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1.1.2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1.1.2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1.1.2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1.1.2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1.1.2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1.1矿井涌水水源;1.1.3矿井涌水水源;煤矿常见的水源;1.1.3矿井涌水水源;1.1.3矿井涌水水源;1.1.3矿井涌水水源;1.1.3矿井涌水水源;1.1.3矿井涌水水源;1.1.3矿井涌水水源;1.1.3矿井涌水水源;1.1.3矿井涌水水源;(3)洪水期间,可通过地势低洼处的井口或冲破围堤直接灌入矿井。;(4)通过地表岩溶塌陷。如湖南涟邵矿区恩口二井,木杉河洪水冲垮河堤,灌入岩溶塌陷区,溃入矿井,最大涌水量达3500m3/h。
(5)地表水体下开采,通过冒落带或裂隙水与地表水体沟通,使地表水进入矿井。如吉林省辽源矿区梅河一井水库透水淹井事故。;1.1.3.3地下水
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1.1.3.3地下水
地下水的类型
按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三种类型:
上层滞水:是埋藏在离地表不深,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潜水: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埋藏并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
;地下水按其介质类型分类
孔隙水(存在于孔隙中的水)、裂隙水(存在于裂隙中的水)、岩溶水(存在于溶隙中的水)
孔隙:存在于松散的或未完全胶结的岩石颗粒与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与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裂隙: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后由于各种内外营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溶穴(隙):可溶性岩石经地下水的溶蚀和机械冲蚀作用产生的空隙。
;几种类型地下水的特征
孔隙水的特征
孔隙水在不同沉积物中特性不同
孔隙水的分布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孔隙水一般存在于松散层沉积物,多为潜水,深部为承压水
孔隙水介质较为均一
;基岩裂隙水的特征
埋藏和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和一定的方向性
基岩裂隙含水层的形态多种多样
明显受地质构造因素控制
水动力条件比较复杂
;岩溶水的特征
岩溶水分布的不均一性
原因:是岩石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平面上的不均一性:存在强径流带
不同层位的不均一性
不同埋深的不均一性
岩溶水的特点:差异性特别大,给勘探和评价带来很大困难。
;1.1.3.3地下水
充水岩层对矿井涌水的影响
对矿井涌水起作用的含水层称为充水含水层。
根据充水岩层对矿井涌水所起的作用,可将其分为:
(1)直接充水含水层:指矿井巷道直接揭露的含水层,或通过煤层回采后的冒落裂隙带、回采工作面及巷道底板破坏带等直接向矿井充水的含水层。
(2)间接充水含水层:与直接充水含水层有水力联系,并通过直接充水含水层向矿井充水的含水层。
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在水量计算和防治方法是有区别的!
;充水岩层对矿井涌水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充水岩层的含水空间特征
根据充水岩层的含水空间特征,可将其划分为:
(1)孔隙充水岩层
含水空间主要为孔隙,发育较均一,岩层的富水性取决于颗粒成分、胶结程度、分布规模、埋藏及补给条件。这类岩层主要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