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TCCSA 561.8-2024 面向行业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通用要求 第8部分:工业(正式版可搜索).docx

发布:2025-06-09约1.75万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35.240CCSL67

团体标准

T/CCSA561.8—2024

面向行业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通用要求第8部分:工业

Generalrequirementsforindustryorientedlarge-scalepre-trainedmodels——part8:industry

2025-01-01实施2024-11-11发

2025-01-01实施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发布

版权声明

本技术文件的版权属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进行技术文件的纸质和电子等任何形式的复制、印刷、出版、翻译、传播、发行、合订和宣贯等,也不得引用其具体内容编制本协会以外各类标准和技术文件。如果有以上需要请与本协会联系。

邮箱:IPR@ccsa.org.cn

电话T/CCSA561.8—2024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2

5指标概述 2

6指标要求 3

6.1技术支持度 3

6.2应用成熟度 8

附录A(资料性)工业大模型涉及行业 14

II

T/CCSA561.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面向行业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通用要求》的第8部分,该标准的结构和名称预计如下:——第1部分:金融;

——第2部分:通信;

——第3部分:教育;

——第4部分:汽车;

——第5部分:传媒;

——第6部分:政务服务;

——第7部分:家居;

——第8部分:工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讯数字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上海燧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幸群、曹峰、刘玉宇、董晓飞、魏凯、张学强、张丹、陶玥、冷长林、唐大闰、尹书娟、张真、陈玮萌、翟传璞、陶秋雨、王倩娜、孟悦、王倩、王怡茹、闫晓风、窦杨柳、王川南、韦昭南、逢淑宁、曹彬、胡江洪、陈立名、许锅兢、马良、钟巧勇、曹予飞、闫伟、杨希、潘喆、陈孝良、常乐。

T/CCSA561.8—2024

III

引言

为适应信息通信业发展对标准文件的需求,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组织制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推荐有关方面采用。有关对本标准的建议和意见,向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反映。

随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政策的发布,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和创新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成为当下的关注焦点。作为人工智能“新基建”的技术底座,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助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缓解了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碎片化”问题,助力人工智能向实用化、通用化和普惠化发展。近年来,大模型与工业领域深度融合,不断涌现面向工业领域和垂直场景的工业大模型、工业大模型产品及大模型开发与应用底座。工业大模型将有望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等领域,进一步增强工业设计效率、工业机器人感知和执行力,为工业智能化制造带来强劲增长动能和广阔应用前景。为引导工业大模型良好发展,推动工业大模型产业化进程,特联合相关单位开展《面向行业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通用要求第8部分:工业》的编制工作。

面向行业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通用要求系列标准由以下8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金融。目的在于规范金融大模型在投研、投顾、风控、营销、客服等场景的应用。明确金融大模型在感知、分析、生成、决策等方面的技术能力要求。

——第2部分:通信。目的在于规范通信大模型在知识管理、数据分析、通信开发、网络规划等场景的应用。明确通信大模型在感知、理解、分析、生成、对话等方面的技术能力要求。

——第3部分:教育。目的在于规范教育大模型在数学、语文、英语、物理等学科和知识检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