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5).docx
2024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3题。
【文本内容】
1.高考临近,考生们在紧张复习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一些与高考相关的政策变化和考试趋势。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在命题思路上有哪些新的变化?考生应该如何应对?
2.首先,高考语文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试题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知识的考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测试。比如,现代文阅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就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
3.其次,高考语文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试题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作文题往往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热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再次,高考语文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试题设计鼓励考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解析】
1.此部分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思路。
2.文本第2段提到高考语文试题注重考查综合素养,考生应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文本第3段提到高考语文试题注重考查实际应用能力,考生应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4~6题。
【文本内容】
4.《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古典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小说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生活经历的描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败。
5.在小说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核心情节之一。他们的爱情纯洁而深沉,但最终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这一情节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
6.薛宝钗是小说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她聪明、美丽、善良,但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她的命运代表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剧。
【解析】
4.此部分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5.文本第4段提到《红楼梦》的爱情悲剧,考生应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爱情悲剧在小说中的作用。
6.文本第5段提到薛宝钗的形象,考生应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和命运悲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文言文内容】
7.《史记·太史公自序》
8.太史公曰:“余闻之董生矣:周道衰废,孔子为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时之不用,道不行也,乃作《春秋》。”
9.《春秋》之中,弑君者三十六,亡国者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在于诸侯大夫之淫乱。
10.太史公曰:“吾尝游于太山之阳,见其雄伟壮丽,未尝不叹服其所以为神也。至于幽深之处,则有悲凉之音,使人怆然泪下。”
【解析】
7.此部分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上,分析文本内容,完成相关题目。
8.文本第8段提到太史公对《春秋》的评价,考生应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春秋》的意义。
9.文本第9段提到《春秋》中记载的历史事件,考生应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
10.文本第10段提到太史公游太山时的感慨,考生应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太史公的感慨所蕴含的哲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11~13题。
【古代诗歌】
11.《登鹳雀楼》
12.王之涣
1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
11.此部分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在阅读诗歌的基础上,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12.文本第11段提到《登鹳雀楼》的作者王之涣,考生应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王之涣的诗歌风格。
13.文本第13段提到诗歌中的意象,考生应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意义。
三、作文(40分)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人生如梦,短暂而美好。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材料二:人生如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演绎出精彩的人生。
要求:从以上两个材料中任选一个,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选,不得抄袭。
【解析】
此部分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感悟,写出一篇具有个性化和深刻性的文章。考生应注重文章的立意、结构和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