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手持电导率测量仪表操作标准作业流程.pptx

发布:2025-06-13约2.48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手持电导率测量仪表操作标准作业流程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校准流程规范

01

设备准备与检查

03

测量操作步骤

04

数据处理与报告

05

设备维护与保养

06

安全规范与注意事项

01

PART

设备准备与检查

检查仪器外观是否干净、整洁,无损坏或磨损。

仪器外观

确认按键与显示屏功能正常,无松动或破损。

按键与显示屏

确保仪器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性能,以保证在恶劣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

防水防尘

仪器开机前外观检查

01

02

03

校准液与辅助工具准备

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校准液,确保校准液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液选择

准备好测量所需的辅助工具,如电极、标准电阻等。

辅助工具准备

确保校准液保存在干燥、阴凉、避光的环境中,以保证其性能稳定。

校准液保存

电池电量及传感器状态确认

电池电量

确认电池电量充足,以保证测量过程中仪器能正常工作。

01

传感器连接

检查传感器与仪器的连接是否牢固可靠,防止测量过程中出现松动或脱落。

02

传感器清洗

确保传感器干净、无污染,如有必要可用纯净水清洗,并晾干后再使用。

03

02

PART

校准流程规范

标准溶液校准步骤

准备标准溶液

选择适当的电导率标准溶液,保证其浓度准确且稳定。

重复校准

更换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多次校准,确保仪器测量准确性。

清洗电极

用去离子水或电导率极低的水清洗电极,确保电极表面无残留物。

校准仪器

将电极插入标准溶液中,按照仪器说明进行校准操作,直至仪器读数与标准溶液的电导率值一致。

校准误差判定与调整

误差计算

将校准后的测量值与标准溶液的电导率值进行比较,计算误差。

01

根据仪器说明书或相关标准,判断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02

误差调整

若误差超出允许范围,需对仪器进行调整,如重新校准、更换电极等,直至误差符合要求。

03

判定标准

校准记录保存方法

记录保存

包括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标准溶液的浓度及电导率值、校准前后的仪器读数等信息。

定期查阅

记录内容

将校准记录保存在仪器使用记录本或电子文件中,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定期查阅校准记录,确保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并为后续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03

PART

测量操作步骤

确保样品充分混合均匀,能够代表整个被测液体的电导率。

样品代表性

去除样品中的气泡和悬浮物,避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样品处理

等待样品温度稳定至仪表规定的测量温度范围内。

样品温度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要求

电极浸入与稳定值读取

电极浸入深度

确保电极完全浸入样品中,且浸入深度一致。

01

电极清洗

使用适当的溶液清洗电极,去除表面的污染物。

02

稳定值读取

等待仪表显示稳定后,记录电导率值。

03

多点位测量执行顺序

测量点选择

根据被测液体的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点。

01

按照从低电导率到高电导率的顺序进行测量,避免电极污染。

02

测量记录

记录每个测量点的电导率值,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03

测量顺序

04

PART

数据处理与报告

测量结果单位换算规则

将测量得到的电导率值根据实际需要,在μS/cm、mS/cm、S/m等单位之间进行换算,确保结果准确性。

电导率单位换算

测量时需记录溶液温度,对电导率值进行温度校正,以消除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温度校正

在测量过程中,如发现数据异常或偏离预期,应首先检查测量环境、电极状态等因素。

异常数据复测流程

初步判断

确认无误后,重新进行测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如多次测量仍异常,需进行更深入的排查。

重新测量

对于多次测量数据,应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以提高测量准确性。

平均值处理

电子/纸质报告生成标准

报告内容

报告应包含测量日期、测量人员、测量环境、测量仪器、测量数据、单位换算、异常数据处理等信息。

01

报告格式

电子报告应采用规定的格式,便于数据整理和查询。纸质报告应清晰、整洁,易于阅读。

02

报告审核

报告生成后,应由专人进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报告的规范性。审核通过后,方可正式发布。

03

05

PART

设备维护与保养

日常清洁与消毒操作

清洗电极

使用后立即将电极放入去离子水中清洗,确保电极表面无残留物。

01

清洗外壳

用湿布擦拭设备外壳,保持表面清洁。

02

消毒电极

使用70%乙醇或其他消毒剂对电极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03

清洗连接头

用去离子水清洗连接头,确保其表面干净无污染。

04

电极保护与更换周期

定期检查电极的完好性,避免刮伤、磨损或变形。

电极保护

存放环境

更换周期

更换标准

电极应存放在干燥、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避免受潮。

根据使用频率和电极状况确定电极的更换周期,一般为一年左右。

当电极响应速度变慢、测量精度下降时,应及时更换电极。

长期停用时应将设备断电,并取出电池。

断电存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