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械振动 列车通过时引起铁路隧道内振动的测量.pdf

发布:2025-06-08约4.1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家标准《机械振动列车通过时引起铁路隧道内部振动的

测量》(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包括任务来源、制定背景、起草过程等】

1.任务来源

本国家标准《机械振动列车通过时引起铁路隧道内部振动的测量》项目,由全国机械

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提出并归口。该项目于2024年8

月向国家标准委正式提出立项申请,于2024年12月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修订项目

计划,通知文号为国标委发【2024】60号,计划号T-469。该标准等同采用ISO

10815:2016《机械振动列车通过时引起铁路隧道内振动的测量》,起草单位西南交通大

学、中国机械总院集团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

2.制定背景

高速铁路的兴建把我国铁路隧道建设规模和修建技术推到了新的高度,但同时也给铁路

隧道施工和带来了许多技术难题,如高速列车动载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动力稳定问题。一方面,

列车速度的提高使轮轨间的冲击作用进一步加剧。当列车运行速度接近轨道系统的临界速度

时,冲击荷载产生的能量无法及时逸散,在轮轨接触位置迅速积聚,致使列车产生更大振动。

列车的这种振动反过来又将加剧轨道和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

另一方面,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振动影响列列车行驶平顺性、乘坐舒适性、操纵

稳定性等各方面,同时影响隧道的结构稳定性,所以列车通过时铁路隧道内部产生的振动的

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的目的对列车通过铁路隧道而引起的隧道振动的测量、处理和

评价。本标准仅涉及由列车经过时引起的振动。本标准介绍了影响振动的因素指南,分析了

测量报告中与振源有关的因素的,并且给用户指出实际的测量及测量方法,为用户解决实际

应用问题。

3.起草过程

起草(草案、调研)阶段:

2025年1月全国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全标委)确定西南

交通大学作为本标准的负责起草单位,负责起草单位安排陈春俊担任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成立起草组,起草组由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机械总院集团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单位组

成。起草组组织翻译了国际标准ISO10815:2016《机械振动列车通过时引起铁路隧道内

振动的测量》,形成本标准的译文。2025年3月,起草组在译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修改,

完成了标准立项草案。

1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修订国家标准时,还包括修订前后技术内容的对比】

1.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及其确定依据

(1)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0815:2016《机械振动列车通过时引起铁路隧道内振动的

测量》。

(2)本标准制定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

和起草规则》和GB/T1.2—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以ISO/IEC标准化文件为基础

的标准化文件起草规则》的要求进行。

2.主要内容

根据ISO10815:2016《机械振动列车通过时引起铁路隧道内振动的测量》标准内容

确定本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介绍了影响振动的因素指南,分析了测量报告中与振源有关的

因素的,并且给用户指出实际的测量及测量方法,为用户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本标准指出测量报告中因根据列车通过情况设置传感器,传感器的设置应该避开任何可

见的有缺陷或特殊的区域(大的裂缝、渗水区、道岔和道口),除非需要对这些区域的影响

进行研究。为了研究隧道的响应,传感器的方向最好与隧道的3个基轴(1个竖直,2个水

平)方向一致。为了再现振动体的运动并尽量减少安装系统产生的响应,传感器应根据ISO

5348的规定进行安装。另外在测量背景噪声前,停用或拆除振动源。本传感器的选择对振

动的正确评价是很重要的(见ISO4866),选择时应该考虑被测参数、频率和幅值范围以

及工作环境标准给出了常规的道路分类方法和典型道路的近似分类方法,建议描述谱数据时

使用曲线拟合方法。

本标准提供了对内部振动源的测量方法,并进行一般规范测试、完全测试、有限试验,

并给出测试评价和试验报告标准。

3.修订前后技术内容的对比

本文件代替GB/T19846—2005《机械振动列车通过时引起铁路隧道内部振动的测

量》,与GB/T19846—200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