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计划.docx
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计划
一、活动主题
“书香润校园,阅读伴成长”
二、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与知识储备。
营造浓郁校园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文化品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搭建师生、亲子阅读交流平台,增进情感交流,推动全民阅读风尚形成。
以阅读为载体,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时间
本学期[具体时间段,如3月-6月],贯穿整个学期教学过程,分阶段推进。
四、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家长(亲子阅读环节参与)
五、活动内容与实施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第1-2周)
方案制定与宣传动员
教务处、语文组教师共同研讨,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生需求,制定详细读书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流程及分工。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班级群等渠道,发布读书活动通知与倡议书,向师生、家长宣传活动意义与内容,营造参与氛围。
各班级开展“书香校园”主题班会,班主任讲解活动详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
阅读资源准备
图书馆、阅览室梳理馆藏图书,补充更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与阅读需求的书籍,如经典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童话寓言等,优化图书分类与摆放,方便学生借阅。
各班级打造“班级图书角”,动员学生自愿捐赠优质图书,实现班级内图书共享;教师推荐阅读书单,为学生选书提供参考。
(二)活动开展阶段(第3-15周)
1.学生阅读活动
“每日一诵”经典诵读:各班级利用早读或课间十分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内容涵盖古诗词、经典散文片段等。每周确定诵读主题(如“爱国诗词周”“四季诗词周”),学生每日诵读积累,教师指导诵读技巧,培养语感与文化底蕴。学期末开展班级诵读展示,评选“诵读之星”。
“好书共读”班级阅读:以班级为单位,每月选定一本共读书目(如四年级共读《青铜葵花》、六年级共读《三国演义》),采用“师生共读+小组讨论”模式。教师提前规划阅读进度与讨论话题,每周安排专门阅读课,组织学生分享阅读感悟、交流人物分析、探讨情节发展;小组每周开展读书交流小会,深化对书籍的理解,培养团队协作与思辨能力。
“阅读达人”成长计划:为学生建立“阅读成长档案”,记录阅读书目、阅读时长、读书笔记、阅读感悟等内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推荐书单外的书籍,每月统计阅读量,评选班级“阅读达人”;学期末根据阅读档案综合评定,评选校级“阅读之星”“书香少年”,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学生阅读竞争意识与积极性。
2.教师阅读活动
“教育名著研读”小组学习:成立教师读书小组,每月选定一本教育名著(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爱的教育》《教育心理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研读活动。线上建立读书交流群,教师分享阅读心得、提出疑问;每月组织一次线下研讨沙龙,围绕书中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策略等展开深入交流,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应用路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阅读分享会”交流提升:每两个月举办一次教师阅读分享会,教师自愿报名分享近期阅读的教育类或文学类书籍,介绍书籍核心内容、推荐理由,分享阅读感悟与对教学工作的启发。通过交流,拓宽教师阅读视野,促进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营造教师阅读氛围。
3.亲子阅读活动
“亲子共读时光”打卡:发起“亲子共读21天打卡挑战”,鼓励家长与孩子每天抽出30分钟-1小时进行亲子共读,阅读内容可选择亲子共同感兴趣的书籍(如绘本、儿童文学、科普读物等)。家长通过班级群上传亲子共读照片、短视频或文字感悟进行打卡,学校定期推送亲子共读指导小贴士(如共读技巧、沟通方法)。活动结束后,根据打卡情况与亲子阅读质量,评选“优秀亲子阅读家庭”,颁发荣誉证书。
“亲子读书分享会”展示:学期中组织亲子读书分享会,邀请参与亲子共读的家庭代表参与。家庭以小品表演、情景朗诵、读书演讲等形式,展示亲子共读成果,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感动瞬间、教育收获与亲子互动故事。通过活动,增进亲子情感,推广亲子阅读经验,带动更多家庭参与阅读。
(三)成果展示与总结阶段(第16-18周)
学生阅读成果展示
“书香满园”读书成果展:各班级布置读书成果展示区,展示学生阅读过程中创作的读书笔记、读书手抄报、读后感作文、创意书签、绘本创作等作品。学校组织全校性读书成果展,设置优秀作品展区,邀请师生参观交流,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对优秀作品创作者进行表彰。
“书中世界”戏剧表演: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开展“书中世界”戏剧表演活动。学生选取读过的经典书籍片段,进行剧本改编、角色分配、排练表演,通过戏剧形式再现书中精彩情节,展现对书籍的理解与诠释。学校组织戏剧表演评比,从表演创意、角色塑造、剧情呈现等方面打分,评选“最佳表演班级”“最佳小演员”等奖项。
活动总结与表彰
各班级召开读书活动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