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培训与解读课件.pptx

发布:2025-06-11约1.66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YOURLOGO汇报人:汇报时间:2025.06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培训与解读

专项治理行动概述欺凌行为的识别与界定防范欺凌的策略与措施

01专项治理行动概述PART

近年来,中小学生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多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特制定本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行动背景通过专项治理行动,建立健全防范中小学生欺凌的长效机制,有效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教师和家长对欺凌行为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行动目标行动背景与目标0201

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管理等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预防为主原则对实施欺凌的学生,既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又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适当的惩戒,促使其认识到错误并改正行为。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原则在处理欺凌事件过程中,要充分保护受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保护与关爱原则行动原则MAINCONTENT

02欺凌行为的识别与界定PART

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定义主体要素:欺凌行为发生在学生之间,包括同班级、同年级、不同学校学生以及校内学生邀请校外人员等。主观要素:欺凌者具有蓄意或恶意,目的是欺压、侮辱对方。行为要素: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具体手段实施欺凌行为。结果要素:给被欺凌者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后果。四要素欺凌行为的定义MAINCONTENT

欺凌行为的类型故意孤立某人,不让其参与集体活动,或在社交圈中散布谣言,对被欺凌者造成心理压力,破坏其人际关系。社交欺凌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电子方式,发布侮辱性信息或图片,对被欺凌者进行攻击,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网络欺凌主要利用身体动作直接攻击他人,如殴打、推挤、吐口水等,给被欺凌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肢体欺凌通过口头言语攻击被欺凌者,如取侮辱性绰号、辱骂、讥讽、恐吓等,伤害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言语欺凌MAINCONTENT

欺凌行为不仅包括肢体上的侵犯,还包括言语、社交、网络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的欺凌同样会对被欺凌者造成严重伤害。仅是肢体侵犯欺凌行为的误区女生中也存在欺凌行为,且女生的欺凌行为往往更加隐蔽,如社交排斥、关系攻击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只存在于男生中欺凌行为是有意的、恶意的伤害行为,与正常的打闹玩笑有本质区别,不能将欺凌行为简单归结为打闹玩笑。只是打闹玩笑MAINCONTENT

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身份不能简单以身材大小来判断,乖巧懂事的学生也可能成为欺凌者,而身高体型壮硕的学生也可能遭受欺凌。身材高大者才是欺凌者欺凌行为的发生与受害者自身无关,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欺凌的目标,不能将责任归咎于受害者。受欺凌是受害者自身问题MAINCONTENT欺凌行为的误区

03防范欺凌的策略与措施PART

加强宣传教育学校要定期开展反欺凌专题教育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普及欺凌行为的危害、表现形式及应对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开展专题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到校开展讲座,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欺凌行为的法律后果,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加强法治教育学校要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处理人际关系,预防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欺凌行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制定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职责,加强对校园内重点区域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制度建设MAINCONTENT

YOURLOGO汇报人:汇报时间:2025.06Thankyou感谢您的观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