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形势与政策-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pptx
形势与政策: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印发
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1分钟速览2035年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坚实基础战略支撑
二蓬勃发展优质均衡
三深化改革系统推进;
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
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
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纲要》指出——
国际
影响力
社会协同力;
社会协同力
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有效协调整合全社会资源,共同支持教育、汇聚强大合力,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生产和传播知识;;
2018—2023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所)
2822
27562760
2738
2688
2663
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年);
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强
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16世纪
意大利
萨莱诺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发展成为著名大学,意大利因此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各国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
才能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
究型大学等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作用
才能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
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
匠、高技能人才,不断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
支撑;
习语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
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
习语
区域之间发展条件有差异,但在机会公平上不能有差
别。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
恩考题;
蓬勃发展优质均衡
1.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
2.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
3.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
4.教育综合改革更加深入
5.教育国际影响力更加彰显;
锚定奋斗目标
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
我们的信心底气前所未有;
各级各类学校
49.83万所
新一轮教育强国指数
测算结果显示;
大学;
河北省唐山市多所学校设立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在基地中参与劳作,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
张桂梅同志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扩大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推进多样化发展
启动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考生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所高水平高校布局,建设288个培养基地;
着力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名左右的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价值链供应链
人才链
科技成果转化
是衡量教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审议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教育
重大政策和体制改革方案
协调解决教育工作重大问题,教育综合改革
迈向系统性跃升;
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对克服“五唯”顽瘴痼疾进行了系统部署
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
2020—2023年
我国学者在中国科学院公布的国际预警期刊上发文比例
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
反映出我国学者对SCI论文和影响因子的
盲从行为显著改善;
建成“鲁班工坊”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亚欧非三大洲30余个面向200多个国家、1000多万个海外用户24小时提供服务
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
搭建全球性高端教育合作平台,为全球教育治理提出中国方案;
中国科学家发起的“深时数字地球”大科学
计划与施普林格·自然签约合作;
25岁及以上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需加快提升
高等教育普及水平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国家财政教育支出
占GDP比例
在世界排名中偏后
···;
我们建设教育强国有哪些信心和底气?;
深化改革系统推进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强化教育对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
3.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4.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5.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