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15)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docx

发布:2025-06-13约5.73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最新)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15)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年,机密级不超过()年,秘密级不超过()年。

A.50;30;10

B.30;20;10

C.20;10;5

D.10;5;3

答案:B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2.每年的4月15日为()。

A.世界地球日

B.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C.世界环境日

D.中国航天日

答案:B

解析: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3.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为宗旨。

A.人民安全

B.政治安全

C.经济安全

D.社会安全

答案:A

解析: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4.下列哪种行为可能会泄露国家秘密()。

A.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B.将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

C.私自留存、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可能会使国家秘密在非保密环境下传播而泄露;将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黑客等不法分子可能会入侵获取国家秘密;私自留存、销毁国家秘密载体,无法保证载体中的秘密信息被安全处理,容易造成泄露。

5.间谍行为不包括下列哪种情况()。

A.参加间谍组织

B.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C.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D.与国外友人正常通信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规定,间谍行为包括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等。与国外友人正常通信不属于间谍行为。

6.网络安全的核心是()。

A.保护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B.保护网络设备安全

C.保护网络用户安全

D.保护网络软件安全

答案:A

解析:网络安全的核心是保护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网络设备、用户和软件的安全都是为了保障信息安全服务的。

7.国家对密码实行分类管理,密码分为()。

A.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和商用密码

B.高级密码、中级密码和低级密码

C.军事密码、政务密码和民用密码

D.公开密码、秘密密码和绝密密码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规定,国家对密码实行分类管理,密码分为核心密码、普通密码和商用密码。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物安全的范畴()。

A.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D.保障网络数据安全

答案:D

解析:生物安全主要涉及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保障网络数据安全属于网络安全范畴。

9.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关于能源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源安全就是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能源安全

C.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助于增强能源安全

D.能源安全包括能源的生产、运输、消费等多个环节

答案:A

解析:能源安全不仅仅是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还包括能源的可持续性、经济性、清洁性以及能源在生产、运输、消费等多个环节的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能源浪费,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都有助于增强能源安全。

10.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危害国家生态安全的行为()。

A.过度开发自然资源

B.建设污水处理厂

C.推广清洁能源

D.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答案:A

解析: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危害国家生态安全。建设污水处理厂、推广清洁能源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都是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生态安全的行为。

二、填空题

1.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个方面的安全。

答案:16

解析: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极地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生物安全等16个方面的安全。

2.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限定在最小范围。

答案:工作需要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小范围。

3.反恐怖主义工作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惩防结合和先发制敌、保持主动的原则。

答案:防范为主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反恐怖主义工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