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口腔科常用药物临床应用规范.pptx

发布:2025-06-10约2.95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口腔科常用药物临床应用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口腔感染用药原则

03

术后用药管理规范

04

特殊人群用药注意

05

局部用药操作规范

06

药物副作用防控

01

药物分类与功能

01

药物分类与功能

PART

青霉素类

如阿莫西林,主要用于口腔感染的治疗,如龋齿、牙周病等。

01

头孢菌素类

如头孢拉定,抗菌谱广,对口腔内多种细菌均有效。

02

大环内酯类

如红霉素,可用于治疗口腔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

03

硝基咪唑类

如甲硝唑,主要用于口腔厌氧菌感染的治疗。

04

抗菌消炎类药物

局部麻醉镇痛药物

如普鲁卡因,常用于口腔手术麻醉,麻醉效果较弱,但毒性较低。

酯类

如利多卡因,具有强效、快速的麻醉效果,常用于口腔局部麻醉。

酰胺类

如丁卡因,麻醉效果较强,但毒性较大,需严格控制用量。

芳香酸酯类

黏膜修复保护药物

口腔溃疡用药

如西地碘含片,可促进口腔黏膜愈合,减轻疼痛。

01

黏膜保护剂

如硫糖铝,可形成保护层,减少胃酸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02

促愈合类药物

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促进口腔黏膜组织再生,加速愈合。

03

02

口腔感染用药原则

PART

细菌性感染药物选择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硝基咪唑类

大环内酯类

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为口腔感染常用药,可有效控制链球菌、厌氧菌等感染。

如头孢拉定、头孢克洛等,抗菌谱广,对多种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如甲硝唑、替硝唑等,对厌氧菌感染疗效显著,常用于口腔感染治疗。

如红霉素、罗红霉素等,对口腔支原体感染有较好疗效。

真菌性感染治疗方案

6px

6px

6px

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能有效抑制口腔念珠菌等真菌的生长。

制菌霉素

对口腔念珠菌、曲霉菌等真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伊曲康唑

为广谱抗真菌药,可治疗口腔、咽喉、食管等部位的念珠菌感染。

氟康唑

01

03

02

对多种真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严重口腔真菌感染。

伏立康唑

04

广谱抗病毒药,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常用于疱疹性口炎等病毒性口腔感染。

对单纯疱疹病毒有强大抑制作用,是口腔疱疹的首选用药。

对巨细胞病毒具有良好疗效,可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伴发的口腔巨细胞病毒感染。

主要用于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治疗,对口腔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疗效。

病毒感染应对策略

利巴韦林

阿昔洛韦

更昔洛韦

奥司他韦

03

术后用药管理规范

PART

拔牙术后抗感染方案

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过敏反应较常见。

青霉素类药物

头孢拉定、头孢克肟等,抗菌谱广,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

头孢菌素类药物

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对口腔感染有较好疗效,但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

大环内酯类药物

创面止血药物应用

局部止血药

如明胶海绵、止血纱布等,可吸收性佳,直接贴敷于创面,促进血液凝固。

01

全身性止血药

如维生素K、凝血酶原复合物等,适用于出血不止或创面较大的患者。

02

抗纤溶药物

如氨甲环酸、氨基己酸等,通过抑制纤溶系统达到止血效果,但需注意可能引起血栓形成。

03

术后疼痛控制阶梯

重度疼痛

可选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镇痛效果最强,但易产生严重依赖性和呼吸抑制。

03

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等,镇痛效果较强,但易产生依赖性。

02

中度疼痛

轻度疼痛

可选用非阿片类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01

04

特殊人群用药注意

PART

孕妇用药禁忌提醒

如沙利度胺、华法林、利巴韦林等,孕妇应避免使用,以免对胎儿造成严重危害。

孕妇禁用药物

孕妇慎用药物

孕妇可用药物

如甲硝唑、链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权衡利弊。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孕妇在必要时可以使用,但需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长。

儿童用药剂量通常根据年龄和体重计算,不得随意增减。

根据年龄调整剂量

如阿司匹林、喹诺酮类抗生素等药物,儿童禁用或慎用。

避免使用禁用药物

儿童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儿童剂量调整标准

肝肾功能异常处理

调整药物剂量

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应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避免使用有肝肾毒性的药物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尽量避免使用或缩短使用时间。

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1

2

3

05

局部用药操作规范

PART

含漱液使用技术要点

6px

6px

6px

根据药物浓度和剂量,准确配制含漱液,确保药物浓度。

溶液配制

每次含漱时间应持续2-3分钟,确保药物充分作用。

使用时间

将含漱液含在口中,鼓腮漱口,使药液充分接触口腔各个部位,特别是病灶区域。

使用方法

01

0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