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控教育体系构建.pptx
学校传染病防控教育体系构建汇报人:文小库2025-05-05
目录02校园防控体系01传染病基础知识03日常预防措施04应急处置流程05专题教育实施06长效机制建设
01PART传染病基础知识
常见校园传染病类型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水痘、麻疹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易在校园内爆发流行。肠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主要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易在集体食堂和宿舍等场所爆发流行。如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等传播,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传播。123
疾病传播途径解析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原体释放到空气中,他人吸入后被感染。空气飞沫传播肠道传染病患者通过污染食物和水源,导致易感者食用后被感染。食物和水源传播接触性传染病患者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疱疹液、粪便等,或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等部位而被感染。接触传播
发热多数传染病患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高于正常体温。01皮疹某些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等,患者会出现皮疹症状。02呼吸道症状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常出现咳嗽、流涕、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03胃肠道症状肠道传染病患者常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04早期症状识别方法
02PART校园防控体系
防控组织架构搭建领导小组由校长、校医、教务主任等人员组成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全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决策和指挥。01专门机构设立专门的传染病防控机构或部门,负责日常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监督和管理。02联动机制建立学校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防控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03
晨检与缺勤追踪制度缺勤追踪每天早晨对到校学生进行体温检测、症状观察等,及时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病例报告晨检制度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登记、追踪和病因调查,确保不漏掉任何潜在传染源。一旦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给当地疾控机构和教育部门,并按规定进行隔离和治疗。
防疫物资储备标准防疫物资储备适量的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防疫物资,确保应对突发疫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使用。储备管理物资使用建立防疫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更换和补充物资,确保物资始终处于有效期内。制定防疫物资使用计划,科学、合理地使用物资,避免浪费和滥用。123
03PART日常预防措施
洗手设备齐全确保洗手设施完好,提供充足的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01洗手时机正确在接触公共物品、用餐前后、上厕所后等关键时机洗手。02洗手步骤规范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包括指尖、指缝和手腕。03擦干双手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避免使用共用毛巾。04七步洗手法教学要点
教室通风消毒规范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浓度。通风换气对教室内的物体表面、地面等定期进行消毒,减少病毒滋生。日常消毒在无人情况下,可使用紫外线灯对教室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定期清洗空调滤网,确保空气质量,避免病毒传播。空调使用管理
组织学生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定期体检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进行跟踪观察,确保其康复后再返校。跟踪观每位学生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记录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健康教育学生健康档案管理
04PART应急处置流程
疑似病例报告机制初步诊断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症状,立即向学校卫生室或指定负责人报告。紧急上报校内报告学校卫生室或指定负责人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确认是否符合传染病特征。若疑似病例被确认为传染病,则立即按照相关法规和要求,向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临时隔离室使用规程隔离室设置学校应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应相对独立,通风良好,避免与其他学生接触。01疑似病例应立即送至临时隔离室进行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直至专业医疗机构确诊或排除传染病。02消毒处理临时隔离室在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确保环境安全卫生。03隔离措施
疾控中心对接流程疾控中心接报当地疾控中心接到学校传染病报告后,应立即响应,并派专业人员前往学校进行调查和处置。01专业指导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包括病例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消毒处理等。02后续跟踪疾控中心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对病例进行持续跟踪,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并提供后续防控建议。03
05PART专题教育实施
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传染病基础知识包括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让学生全面了解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控知识。防控技能培养应急处理能力培训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洗手、通风等基本的传染病防控技能,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形式,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123
根据当前疫情形势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