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施工方案.docx
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一、主体结构施工工艺
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测量复测、放样→垫层施工→底板防水施工→底板钢筋制作与安装→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缝处理→预铺法防水施工→侧墙钢筋制作与安装→侧墙模板安装→侧墙混凝土浇筑→施工缝处理→顶板模板安装→钢筋制作与安装→顶板混凝土浇筑→后铺法防水施工→侧墙、顶板模板拆除→支撑拆除→基坑回填
二、混凝土垫层施工
(1)基坑开挖完成后,视基坑实际情况定,若坑内有水,及时的采取排水措施(设置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水泵抽水排出坑外)。
(2)混凝土垫层采用C20混凝土,垫层厚度均为20cm。
(3)基底表面的淤泥、杂物均清理干净,基底地质情况、标高、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检手续。基坑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4)浇筑前设置标高控制标杆,垫层混凝土浇筑从一端开始,并应连续浇筑。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振捣,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并在2h内必须振捣完毕,其移动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按标杆拉十字线检查一下上平,然后用大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铁板压光。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12h左右后覆盖和浇水养护。
三、底板模板的支设
底板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模板底部利用压筋和锚筋互焊成固定三角,阻止模板的移动。压筋和锚筋纵向间距60cm,压筋和锚筋采用Φ28钢筋,采用Φ20钢筋将锚筋同侧墙钢筋焊接在一起,确保模板不上浮。见图1所示。
四、侧墙、顶板模板支设
1、钢排架法侧墙支架、模板施工
(1)施工方法
由于墙体高度大,浇注混凝土时对模板的侧压力较大,容易产生使结构截面尺寸变大(跑模)现象,对模板及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较高,本工程侧墙模板方法一为采用4m*6m大块钢模板,钢排架作为模板支撑体系。
1)排架纵向每0.5m布置一片,排架侧面如下图所示:
2)钢模板尺寸为6m*4m,如下图所示:
3)排架加固采用在浇筑底板时预埋直径22以上钢筋,纵向间距0.5m,用于支撑排架底部,另设置钢管斜撑加固,斜撑成45度角布设,纵向间距0.5m,竖向间距1.5m。
4)模板安装流程:钢筋绑扎并验收后→弹墙内边线→拼装墙钢模板→拼装钢排架→调整模板垂直度→安装φ48×4钢管斜撑→再紧固检查受力系统→验收合格后砼浇筑。
五、满堂支架法顶板支架、模板体系
(1)顶板支架、模板施工
顶板支架、模板体系采用φ48×3.5㎜碗扣式脚手架,立杆间排距900×900mm,步距1200mm。脚手架顶与模板之间设上托,上托上木框架由方木搭设而成,其中外楞为150×150mm纵向方木,置于钢管顶的顶托之上;内楞为100×100mm@250mm方木,其上铺18㎜厚规格为2440×1220㎜的覆面木胶合板,当梁、板跨度大于4m时,梁、板中间起拱3‰,其支撑体系如下图所示:
六、混凝土工程施工
(1)工程施工采用搅拌站自供混凝土,作好试验检验工作。
(2)混凝土运至现场,用输送泵泵送入模。浇筑顺序:自下而上、从两头向中间对称分层浇注,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时差不超过2h,确保不形成冷缝,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厚度的1/3,确保上下层混凝土结合密实。侧墙施工时浇注速度不宜太快,倾落超过2m时用串筒等措施。为保证混凝土连续浇注不中断,浇筑前做好施工用电、用水、备用机具和备用发电机的准备工作。
(3)振捣: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到表面不再下降,气泡明显减少,表面开始泛浆为宜,保证混凝土内实外光。对于板结构大面混凝土均匀布置标高控制点,用3m长铝合金直尺找平,并及时进行二次收水压光,以满足作防水基层为标准。
(4)养护:混凝土终凝后,采用一布一膜并配专人喷淋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混凝土芯部温度不宜超过60度,最高不得大于65度,混凝土芯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度(梁体15度),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度,防止出现裂缝。
(5)拆模:非承重模板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为准,顶板或承重结构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强度后才能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