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Web3.0数字身份跨链互认协议》.pdf

发布:2025-06-08约6.85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T/GXDSL

团体标准

T/GXDSL051—2025

Web3.0数字身份跨链互认协议

Web3.0Cross-ChainDigitalIdentityMutualRecognitionProtocol

征求意见稿

2025--发布2025--实施

广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发布

T/GXDSL051—2025

目  次

前  言II

一、引言1

二、范围1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2

四、术语和定义2

五、技术架构要求3

六、数据格式标准3

七、安全与隐私要求4

八、互认实施流程4

九、性能指标要求5

十、附则5

I

T/GXDSL051—2025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产学研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广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T/GXDSL051—2025

Web3.0数字身份跨链互认协议

一、引言

本标准由广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规定了Web3.0环境下数字身份跨链互认的技术框架、数据格式、安全要求和互认流程,适

用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的互联互通。本标准的制定旨在建立统一的数字身份跨链互

认技术体系,促进Web3.0应用生态健康发展。

二、范围

本标准全面规定了Web3.0环境下数字身份跨链互认的技术要求和实施规范,适用于构建在区块链

技术基础上的分布式数字身份系统的互联互通。在技术实现层面,本标准规范了基于W3CDID2.0标准

的分布式身份标识(生成响应时间≤1秒,标识唯一性保证100%)、可验证凭证(验证成功率≥99.99%)

和去中心化身份服务(服务可用性≥99.99%)的跨链互认机制。支持的区块链类型包括公有链(如以太

坊、Solana)、联盟链(如FISCOBCOS、HyperledgerFabric)和私有链(需符合GB/T38541-2023

要求)等各类区块链网络。

在功能覆盖方面,本标准规定了身份注册(跨链锚定时间≤3秒)、身份验证(验证响应时间≤3

秒)、属性交换(同步延迟≤5秒)和凭证验证(验证准确率≥99.99%)等核心功能的跨链互认要求。

特别针对跨境应用场景,本标准提出了多语言支持(至少支持中英文)、多法域合规(符合至少5个主

要司法管辖区的数字身份法规)和多标准兼容(兼容W3C、IEEE和ETSI等相关标准)的特殊技术要求。

在性能指标方面,互认系统需满足:身份解析成功率≥99.99%、跨链消息传输延迟≤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