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docx
吸痰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1)气道粘膜损伤
预防:
①选择合适型号的优质吸痰管。
②吸痰动作应轻柔,吸痰前应润滑吸痰管,零压进,负压出。吸痰手法应是左右旋转,自深部向上提拉吸净痰液,不可反复上下提插。???
③根据病人情况及痰黏稠度调节负压,成人300~400mmHg,儿童250~300mmHg。
④每次吸痰的时间15s,不可过长时间吸痰和反复多次插管,造成黏膜损伤。
⑤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处理:发生呼吸道黏膜损伤时,如口鼻腔黏膜损伤,可外涂抗生素软膏;若气管黏膜损伤,可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超声雾化吸人。
2)加重缺氧
预防:
①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不超过15秒;两次吸痰应间隔1-2分钟,吸痰前、后应吸入纯氧或高流量氧1-2分钟。
②吸痰时如患者有剧烈咳嗽,应暂停吸痰,避免再次刺激,待咳嗽结束后再继续吸痰。
③选择合适粗细的吸痰管,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好负压,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④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处理:发生低氧血症者,立即加大氧流量,迅速纠正缺氧状态,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3)感染???
预防:①采用无菌吸痰管,吸痰前检查无菌吸痰用物、吸痰管有无达到无菌要求。
②吸痰用物固定个人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吸痰盘内物品应每班消毒更换。
③操作者吸痰前认真洗手,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④若鼻腔、口腔和气管切开处需同时吸痰时,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鼻腔或口腔。每根吸痰管只用1次。
⑤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内菌群在吸痰过程中带入下呼吸道引起染。
⑥避免发生呼吸道黏膜损伤,减少感染发生率。
处理:如发生感染,予以相应的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