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钻井操作规程.doc
空气钻井操作规程
一、实施条件
1、地层岩性比较稳定,坚硬、干燥、不易坍塌;
2、作业井段的地层压力较清楚;
3、非常规裂缝性易漏地层;
4、套管原则上应下至实施空气钻井的地层顶部,套管鞋尽可能座在坚硬地层上且口袋小于0.5m;
5、确保气源供应充足,增压机的额定工作压力应高于设计施工压力5倍以上。
二、钻前准备
1、井架底座空间足以安装正常钻井井控装置和旋转防喷器;
2、双闸板防喷器全封闸板安装在下,半封闸板安装在上;
3、备用与所使用的钻杆相对应的半封闸板芯子不少于2副;
4、在满足井控安全的要求上,至少有一条放喷管线(或放喷管线上的分支)接至污水池,作气举排液用;
5、近钻头位置安装两只常闭钻具止回阀,根据钻井设计备用足量的钻井用下旋塞和常闭钻具止回阀;
6、应使用18°斜坡接头钻杆,钻杆本体腐蚀凹坑深度不大于0.5mm,钻杆接头不能有深压痕和毛刺,不得使用胶皮护箍;
7、使用六方方钻杆时,长度至少14m,水龙带的长度与此相适应;
8、应在排砂管线上安装岩屑取样装置和气测取样装置;
9、应在排砂管线上与排砂口适当距离处安装降尘水管;
10、根据井眼尺寸和井深配置足够的空压机和增压机;
11、空气钻井注气设备的配备及场地要求:
井眼尺寸(mm)
所需空气量(m3/min)
场地要求(L×W,m)
444.5
250~300
70×10
311.2
150~200
50×10
215.4
60~100
24×10
152.4
40~70
12×10
三、气举
1、气举前,按设计要求对套管、井口试压;
2、钻穿套管引鞋,充分循环,将井底打捞干净;
3、气举前用清水替出井内钻井液;
4、气举钻具不得带井下动力钻具;
5、气举前根据井深、增压机额定压力计算钻具下入深度;
6、气举前,关闭立管至泵房的闸阀、半封闸板防喷器以及至燃烧池的放喷管线上的闸阀,打开节流管汇前端的液动平板阀以及至污水池的管线上的闸阀,排出口管线应固定牢靠;
7、下钻到井底气举完毕后,提高注气量充分循环,直到出口无液滴。
四、钻进
1、钻进前,在钻杆上连接一只下旋塞和一只常闭钻具止回阀并随钻具入井(旋塞在下);
2、钻进时,钻井节流管汇中路的各闸阀处于开启状态;钻井节流管汇前的液动平板阀处于关闭状态;
3、钻进前期应进行试钻,调节钻井参数的合理匹配;
4、刹把操作人员要求精力集中,送钻均匀;钻进中密切注意注入压力、注气量、钻时、转盘扭矩、气测烃值、岩屑、返出粉尘等情况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5、增压供气组与钻台作业人员明确统一供、停气信号;
6、钻定向井时,应加密易斜井段的测斜频率;测斜步骤如下:井斜低于65°时,采用绞车将测斜仪下放至井底进行测斜;井斜大于65°时,应先起钻,将测斜仪放入测斜座后,再用钻具送至井底后,短起测斜;
7钻遇气层后,停止注气,将钻具起至安全井段。
五、接单根
1、接单根前,每钻完一根单根扩划眼一次,消除快速钻井在井壁上形成的微台阶;
2、接单根前,根据钻时情况循环3~5min,以避免沉砂卡钻;
3、接单根作业步骤:停钻→上提方钻杆出转盘面→钻台发出停止供气信号→供气设备停止注气→打开立管泄压阀泄掉钻具内气体压力→卸扣→接单根→关闭立管泄压阀→钻台发出供气信号→各项参数恢复正常后缓慢下放钻具→恢复钻进;
4、接单根后,将钻杆接头上的毛刺锉平,防止刮坏旋转防喷器胶心。
六、不压井起下井内管串
1、起钻前,停止供气,打开立管泄压阀,卸掉钻具内压力;
2、通常上提遇卡不超过100KN,下放遇阻不超过50KN;如遇阻卡应增大注气量,及时划眼,避免钻具被砂桥卡死;
3、起钻至入井的旋塞和钻具止回阀位置时,泄掉下部钻具内压力的作业程序如下:关闭下旋塞→卸掉钻具止回阀→在下旋塞上接方钻杆→开下旋塞泄掉下部钻具内的压力→卸方钻杆→恢复起钻;
4、下钻时逐根检查、打磨钻杆接头及钻铤上的毛刺,并在旋转头内浇入润滑液;
5、起钻卸下的钻具止回阀和下旋塞经检查确保完好后方可再次入井;
6、利用旋转防喷器密封井口在放喷条件下进行不压井起下管串作业。
7、气体钻井取心使用专用取心工具,不使用投球式循环接头;连续取心时,为减少中停时间,采用两套取心工具交替使用;取心筒外径应与钻铤外径一致。
七、井下异常情况的处理
1、地层出水量小于1.0m3/h时,则根据地层情况逐渐增大空气注入量,满足井眼净化的需要;地层出水量大于1.0m3/h,小于5.0m3
2、钻进中注气压力升高:若注气压力在地面管线、供气设备的安全工作范围内,应继续循环,上提并保持活动钻具,密切观察出口岩屑返出,环空无阻、卡现象,并排除钻头泥包的可能性后,应起钻检查钻具内部是否堵塞;若注气压力超出地面管线、供气设备的安全工作压力,应立即上提钻具,停气,环空无阻、卡现象,应立即起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