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监督.pptx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卫生标准规范体系
03
重点监督领域
04
现场检查流程
05
执法与风险管理
06
能力建设方向
01
卫生监督体系概述
01
卫生监督体系概述
PART
监督范围与对象界定
包括宾馆、饭店、商场、医院、学校、幼儿园、公园、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场所。
公共场所
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公共厕所、垃圾处理场等公共卫生设施。
公共卫生设施
如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
监督机构职责划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负责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等。
03
负责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查、卫生许可、行政处罚等。
02
卫生监督机构
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制定卫生政策、法规和标准,并对卫生监督进行协调和指导。
01
法律法规依据框架
法律法规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
01
部门规章
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餐饮业卫生规范》等。
02
技术标准
如《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测方法》等。
03
02
卫生标准规范体系
PART
空气质量控制标准
定期对公共场所的空气进行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空气质量监测
空气污染物控制
空气质量评估
采取有效措施,如通风换气、空气净化等,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
根据监测数据和卫生标准,对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估,为制定和调整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对不同类型的公共用品采取不同的消毒措施,确保消毒效果。
公共用品分类管理
根据消毒对象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化学消毒、高温消毒等。
消毒方法选择
根据消毒对象的污染程度和使用频率,确定合理的消毒频次,并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
消毒频次和效果评估
公共用品消毒规范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
建立健全的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规范从业人员的卫生行为,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03
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02
从业人员卫生培训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从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和其他疾病。
01
03
重点监督领域
PART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空气净化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安装空气净化设备,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01
系统清洗
定期清洗通风系统,防止灰尘、细菌等污染物积累。
02
管道消毒
对通风管道进行定期消毒,避免空气污染。
03
设备维护
定期维护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和有效性。
04
饮用水卫生管理
水源保护
水质监测
净化处理
供水设施
确保饮用水源安全,防止水源受到污染。
定期对饮用水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对饮用水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保持供水设施清洁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垃圾处理与病媒防控
垃圾分类
实行垃圾分类制度,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
垃圾收集
及时收集垃圾,防止垃圾堆积和细菌滋生。
垃圾处理
对垃圾进行科学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病媒生物防治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老鼠、蚊子、苍蝇等病媒生物,防止疾病传播。
04
现场检查流程
PART
预防性卫生审查
新建、扩建、改建公共场所的选址、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
审查对象
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卫生管理制度、卫生操作流程等是否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和要求。
审查内容
出具预防性卫生审查意见书,对符合要求的给予通过,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改进意见。
审查结果
日常监督检测程序
检测项目
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音、顾客用品用具等。
01
检测频率
根据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卫生管理情况及卫生标准规定确定。
02
检测方法
现场采样、检测、实验室分析、综合评价等。
03
检测结果
出具检测报告,对检测结果进行公示,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场所进行整改或处罚。
0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报告制度
调查处理
应急措施
信息发布
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
采取紧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危害扩大,包括现场封锁、疏散人员、救治患者等。
对事件进行调查,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及时、准确、客观地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
05
执法与风险管理
PART
违法行为处罚标准
根据公共卫生危害程度,将违法行为分为轻微、中等、严重等不同等级,分别给予警告、罚款、吊销许可证等处罚。
违法行为分类
处罚程序和标准
违法行为整改
明确执法程序和处罚标准,确保处罚公正、公开、合法,避免滥用自由裁量权。
要求违法单位或个人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并对其进行复查,确保违法行为得到彻底纠正。
综合考虑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设备设施、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