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双体系建设培训课件.pptx
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构建;;;;;;;;;;;;;;;;;;;
“风险可控”“安全生产”
“未发生事故”“安全生产”
;
什么叫“安全”?安全是没有伤害、没有损失、没有危险、没有事故发生。这里说的四个没有是安全的表征,是一个我们希望的结果。
安全的本质应包括两层含义:
——预知、预测、分析危险
——限制、控制、消除危险;风险点: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风险点识别(单元划分):可按车间、班组、岗位所管辖的区域,以区域内活动、过程及所包含的设施设备为内容对识别单元再进行细分,形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单元
使用单位应当以在用的单台(套)特种设备及其作业活动为辨识单元进行风险点划分;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范围应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
根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要求,企业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
通过隐患排查,可能发现新的风险点、危险源,进而对风险点和危险源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
安全检查——通过目测、工具检测等手段,对设备是否存在问题进行检查,检查范围狭小,涉及的广度和深度较浅,安全检查是个人或某一专业即可完成的工作,是随时和经常性的工作
隐患排查——是用分析法对人、机、环、管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将隐性的影响设备使用的管理缺陷、技术缺陷、设备缺陷等因素查找出来
安全检查是查表,隐患排查是查根。我们只有把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有机的结合应用,才能真正做到“隐患可控,事故可防”;;;;使用单位应明确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的主管部门或机构,负责制定完善本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
其成员至少应包括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使用单位也可以聘请安全技术咨询服务机构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协助开展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工作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应有与在用特种设备相关的高级工程师或检验师参与,其资质应与在用特种设备的种类相匹配
对设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应当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具体组织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
;使用单位也可以聘请安全技术咨询服务机构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协助开展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工作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应有与在用特种设备相关的高级工程师或检验师参与,其资质应与在用特种设备的种类相匹配
对设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使用单位,应当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具体组织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
;设置目的
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实施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和隐患排查
常见型式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机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管理员、作业人员
设备管理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管理员、作业人员
注意
特种设备相关的高级工程师或检验师(企业自由人才或外聘咨询)
;使用单位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培训计划,并纳入本单位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组织员工培训学习,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以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并保留培训记录
;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地点、培训者、培训对象、培训方式
培训记录
培训时间、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人员签到表
注意“分层次、有针对性”
外部培训:资质培训等
内部培训:针对特种设备相关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特种设备基本信息汇总表
特种设备人员情况,包括持证情况、培训情况和人员配置情况等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操作规程
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记录(报告)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
自然环境和作业条件
特种设备相关事故案例
相关风险管理资料;;;;;LN/TC0023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辽宁);;;风险点识别(单元划分):可按车间、班组、岗位所管辖的区域,以区域内活动、过程及所包含的设施设备为内容对识别单元再进行细分,形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单元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质。如运转着的机械、易燃液体、爆炸品、噪声源、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