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docx
—PAGE3—
—PAGE2—
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同志们: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从改进工作作风入手,向沉疴积弊亮剑,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为国有企业党员干部,我们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更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行动指南,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结合提纲要求和国有企业工作实际,我围绕“四个模范”建设,从党性修养、拼抢意识、实干导向、底线思维四个维度,谈几点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考。
一、增强党性修养,争做信念坚定、政治过硬的模范
(一)筑牢思想根基,把握政治方向。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党员干部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将生产经营与党性修养割裂开来。例如,某央企子公司在推进混改过程中,片面追求股权多元化和资本增值,忽视党组织在战略决策中的领导作用,导致项目偏离国家产业政策方向。这警示我们,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通过“第一议题”制度、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在项目投资、产业布局等重大决策中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国企担当。国有企业的宗旨是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民生需求。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存在“重效益、轻民生”的现象。比如,某地方国企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为压缩成本降低施工标准,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群众投诉不断。这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宗旨意识,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推进乡村振兴帮扶项目时,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关注农民增收、生态保护;在民生工程建设中,严格把控质量关,杜绝偷工减料,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三)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部分党员干部存在“本领恐慌”,根源在于理论学习不深不透。例如,某能源企业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因对“双碳”政策理解不全面,盲目上马高耗能项目,造成投资损失。对此,我们要建立“学用结合”机制,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结合,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升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确保企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强化拼抢意识,争做敢为人先、勇作善为的模范
(一)破除守成思想,激发创新活力。国有企业长期受体制机制影响,部分干部存在“求稳怕乱”心态。例如,某传统制造业企业面对数字化转型浪潮,因担心技术风险和成本投入,迟迟未启动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市场份额逐年下降。这要求我们必须打破思维定式,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为指引,主动对标行业标杆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上大胆突破。例如,华为公司通过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在5G通信领域实现全球领先,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国有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抢抓战略机遇,服务国家大局。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必须增强机遇意识。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某建筑央企抢抓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机遇,通过创新EPC+融资模式,承接多个标志性项目,实现海外业务跨越式发展。我们要善于从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在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升级等领域主动作为。比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相关国企可聚焦非首都功能疏解,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提升整体竞争力。
(三)勇于攻坚克难,锤炼过硬作风。面对市场竞争加剧、经济下行压力等挑战,部分干部存在“躺平”“畏难”情绪。例如,某国企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时,因涉及多方利益关系复杂,长期搁置争议,导致矛盾激化。对此,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以“钉钉子”精神解决难点问题。建立重点任务“揭榜挂帅”机制,鼓励干部主动认领“硬骨头”;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者撑腰鼓劲,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树牢实干导向,争做务实担当、攻坚克难的模范
(一)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难题。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面临诸多深层次矛盾,必须以务实态度解决问题。例如,某省属国企因历史包袱重、资产负债率高,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通过深入调研,该企业实施“瘦身健体”专项行动,剥离低效资产,优化业务结构,最终实现扭亏为盈。这启示我们,要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聚焦企业改革、科技创新、风险防控等领域的堵点问题,形成“调研—决策—落实—反馈”闭环,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强化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