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_T2636-2019_四川黄栌容器苗生产技术规程_四川省.docx
ICS65.020.40
DB51
B6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636—2019
四川黄栌容器苗生产技术规程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T2636—2019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种子采集与储存..................................................................1
4选择圃地与基质..................................................................1
5播种育苗........................................................................2
6苗期管理........................................................................2
7苗木出圃........................................................................2
I
DB51/T2636—2019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芳兰、包维楷、刘鑫、周志琼。
II
DB51/T2636—2019
四川黄栌容器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黄栌(Cotinusszechuanensis)种子育苗过程中的种子采集、处理及储藏、育苗基
质配置、播种育苗和苗木出圃标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四川黄栌营养袋苗木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
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
LY/T2418-2015苗木抽样方法
3
种子采集与储藏
种子采集和净种
3.1
3.1.1
种子采集
干旱河谷区四川黄栌采种时间为6月~7月份,当1/3的果实颜色由绿色转为黄褐色时及时选择生长旺
4
宜在年平均气温4℃~16℃,极端最低温-7.5℃,极端最高温33℃,≥10℃年积温1200℃~3400℃,
年降雨量490㎜~910㎜的区域育苗。
宜选择海拔范围在1200m~2300m,交通方便、日照充足的河谷或中山区;要求地势平缓、通风良
5
1
DB51/T2636—2019
5.1
种子催芽
首先将干种子缓慢、少量倒入装有浓度为98%硫酸的玻璃容器,以淹没种子为宜,边倒边轻轻搅拌
10min~20min后,清水多次冲洗去除残留硫酸。然后在5oC低温条件下与湿沙混合后层积8w。在层积
期间,每4w打开袋子补充水分和换气。
5.2
营养袋准备
干旱河谷区播种一般在3月中下旬进行。选择规格约12cm×13cm的营养袋,把上述4.3配制的基质装
入营养袋中,不宜过满或过浅,以低于容器口0.3cm~0.5cm为宜,将填充好基质的营养袋整齐紧密地置
于苗圃。
5.3播种
30%种子露白后,取出种子点播于营养袋中,每袋3粒~5粒种子。播种深度为1.5cm~2cm。播种后
用腐殖土或者细沙覆盖。
6
苗期管理
6.1育苗苗圃管理
6.1.1遮荫
播种后用遮光率约30%的遮阳网搭设高度60cm~80cm遮荫棚,遮荫棚宽度比苗床宽1m~1.25m,出苗
40d后即可拆除。
6.1.2浇水
播种后要及时进行灌水,保持土壤表面湿润,约15d~20d苗木出齐;出苗后土壤水分量保持在
每个月采用手工除草1次~2次。
6.2.2间苗定株
出苗60d进行,间苗若遇到晴天,以傍晚进行为佳。容器苗保留1株~2株健壮苗木,间苗定株后浇透
在出苗后60d开始,喷施浓度0.2%的KH2PO4水溶液,每隔15d喷施一次,连续施肥2次~3次,促进苗
木的木质化。
苗木若感染立枯病,用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