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9章 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拜占庭建筑.ppt

发布:2025-06-08约2.54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篇中古时代建筑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标志着地中海国家奴隶制度的结束,封建制度的开始,也显示着亚洲西部和南部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历史上作为上古与中古时期的分界线。初期:5~10世纪中期:10~15世纪后期:15~18世纪罗马帝国的解体·公元313年君士斯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公元325年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召开尼西亚会议,基督教在政治和思想上成为罗马帝国统治工具·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分裂成东西罗马东罗马(1453年覆灭)——东正教西罗马(476年覆灭)——天主教拜占庭地处巴尔干东端,扼黑海入口,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因此在文化交流中渐渐地“东西结合”。“拜占庭帝国”就是东罗马帝国。基督教(1)上帝关心更多的是人,而不是律法;(2)上帝的王国;(3)上帝可以宽恕所有犯轻罪之人,只要他承认错误,请求上帝的原谅。人和人之间也可以实现这样的宽恕。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的诞生、传道、死亡与复活。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约翰→耶稣→保罗洗礼创建基督教将耶稣神化①耶和华是唯一主宰②耶稣是救世主③天国中人人平等中世纪欧洲的主要建筑类型·早期基督教EarlyChristian·拜占廷Byzantine?·罗马风Romanesque·哥特式Gothic拜占廷建筑史分期1·前期(4-6世纪)兴盛期·主要是按罗马城的样子来建设的君士坦丁堡。建筑类型有宫殿、教堂、城门。·以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代表2·中期(7-12世纪)·建筑减少,规模也大不如前。外敌相继入侵,国土缩小。·中央大穹隆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希腊十字型制形成3·后期(13-15世纪)·建筑活动基本中止·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时期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在被奥斯曼帝国灭国后大多破损无存。第9章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拜占庭建筑1·文化背景拜占廷是从古罗马分裂而来,它传承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它大部分版图位于亚洲、非洲,不可避免地要从东方文明中汲取营养。2·政治制度拜占廷政教合一的政体,使得纪念性建筑既要表现王权的威严,又要传达宗教的神秘、程式化。3·建筑结构拜占廷建筑发展了古罗马的多拱组合,形成了穹顶-帆拱-鼓座为核心的结构体系,它的基本特征是可逐渐减低水平推力。4·建筑空间拜占庭建筑将古罗马静态无导向空间,变为动态有导向空间,其建筑空间有一种有节奏的扩张感。5·建筑装饰拜占庭建筑一般外部少有装饰,敦厚朴实,以适应基督教的禁欲精神;内部则装饰华丽,主要有玻璃镶嵌画、粉画和雕刻。拜占廷建筑特征拜占廷建筑成就拜占庭人创造了新的结构形式——帆拱和内角拱,解决了方形平面上覆盖穹顶的问题。建造圆形的穹顶,不一定非得要圆形的基座。装饰艺术一、表面装饰:建筑的内外部均做大面积装饰、一般为几何形图案或程式化的植物。拜占庭式的窗户拱形山墙装饰山墙内装饰缠枝花波浪形线脚拱形线脚二、玻璃马赛克:穹顶和拱顶全用玻璃马赛克装饰,金色或蓝色做底,地面也用马赛克铺装。圣索非亚大教堂顶棚装饰艺术装饰艺术三、粉画:墙面做画、半干半湿、时间持久、快捷圆熟。圣索非亚大教堂内墙画装饰艺术四、石雕:几何图案或程式化植物五、柱式:柱式有了新发展,柱子为深绿色或暗红色,柱头为白色,镶着金箔,科林斯式柱头上雕满簇叶的装饰变为宽花边式带状透雕。柱头倒方锥台或自上而下由方变圆的几何形体。实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