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技术与林业病虫害防治分析(1).pdf
林业技术
LINYEJISHU
植树造林技术与林业病虫害防治分析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西阳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葛锋
摘 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愈发凸显,植树造林愈发关键,已成为对抗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的重要手段。但随着森林覆盖面积的增长,林业病虫害也相
应呈现蔓延之势。本文系统分析了各种植树造林技术,阐述其与林业病虫害的关系,并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针对植树造林的管护措施
进行了探讨,为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植树造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气候变化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和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树根直接接触可能引发的不良影响,应撒一层薄土,隔
日益关注,安徽省作为长三角核心区域的重要一环,离基肥与树根。接下来是苗木的种植阶段,栽苗过程要
采取了系列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在2021年,安徽省将树苗提起,确保其生长过程中不会形成窝根,影响健
委、省政府启动了四条生态廊道的建设工程,其中包括康生长,还需对覆盖的土壤进行踩实,使树干保持直立
长江、淮河、江淮运河和新安江,使得沿线的植树造状态,避免树苗因外力而出现倾斜或倒伏。为确保树苗
林、退化林修复与森林抚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最后的步骤是在树苗根部建立围
《安徽省林业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发布,安徽土堰。建议形成倒漏斗状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能够在灌
省为未来5年及更长时期的林业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溉或雨季时,使水顺着漏斗形状渗入苗木根部,还能在
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为植树造林技术与林日常维护中提供便利,确保苗木能够持续吸收所需的水
业病虫害防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背景和前景。分,促进其健康生长。
一、植树造林现状(二)播种造林技术
安徽省位于中国的东部地区,纵跨北纬播种造林适用于地势变化较大、覆盖面积广泛的山
29°~34°,其地形从南到北呈现出低山、丘陵、平地地带。尽管其简单经济,但播种造林的筹备工作不可
原和湿地的逐渐过渡。林业作为安徽的重要经济支柱之小觑,需考察土壤质量、水分条件、地形、海拔和当地
一,其保护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是林长制的的气候条件。当地块和树种都确定后,可直接进行播种
改革,安徽建立了五级林长体系,从省到乡村各个层操作,保证种子与土壤直接接触,利于种子迅速发芽。
级,总计设立了52122名林长。为了支持这一体系的运此外,尽管天然降雨可以满足水分需求,但在某些干旱
行,相应的服务平台、档案记录、策略编写等配套措施或少雨的地区,需通过人工降雨确保土壤的湿润度,从
都得到了落实。此外,安徽省在国土绿化方面也做出了而提高其发芽和生长的概率。
卓越的努力。(三)分植造林技术
2017年和2018年,安徽相继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分殖造林技术是指采用树木的局部,如根部和树
动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据统计,干,直接进行种植。这种技术的特点在于其操作简洁性
全省在“十三五”期间完成的造林面积达到51.43万公以及省略育苗环节带来的时间和成本上的优势。实际效
顷,其中包括人工造林31.85万公顷和封山育林19.58果显示,这种方法所种植的树木,其初始生长速度显
万公顷。林业同样为安徽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著,继承了母体的良好特性,使其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增
支撑。在林业投入方面,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为此提供强。然而,虽然这种种植方法具有诸多优点,但它也存
了95.33亿元的资金。其中,用于生态扶贫的资金就达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所选的种植地点必须具备较高的
到了31.7亿元。这一系列的投入确保了大量的贫困人口立地条件,且土壤环境需满足特定的标准。再者,由于
通过从事林业工作而脱贫。随着皖北、皖中、皖西和皖继承了母体的特性,分殖造林技术在某些方面如数量和
南各地特色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安徽的林业产业结构分布等会受到一定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