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清版)DB1302∕T 529-202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点确定规范.docx

发布:2025-06-09约6.2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07.060CCSA47

DB1302

唐山市地方标准

DB1302/T529—202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点确定规范

2021-07-26发布2021-08-06实施

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1302/T529—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唐山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唐山市气象局、遵化市气象局、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静、柴瑞、莫楠楠、王爱军、王猛、何慰航、杨宏伟、司方坤、龙强、吴强、李岩。

DB1302/T529—2021

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点确定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一般建(构)筑物,民用供电设施,汽车加油(气)站,液化气站、天然气站、氢氧站(含乙炔站),其他危险、化工企业,文物建筑、古树名木,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点(以下简称“检测点”)的确定等。

本文件适用于雷电防护设施和防静电设施安全定期检查和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雷电防护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

[来源:GB50057—2010,2.0.5,有修改]3.2

接闪器air-terminationsystem

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来源:GB50057—2010,2.0.8]3.3

引下线down-conductorsystem

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

[来源:GB50057—2010,2.0.9]3.4

接地装置earth-terminationsystem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

[来源:GB50057—2010,2.0.10]3.5

等电位连接equipotentialbonding

直接用连接导体或通过电涌保护器将分离的金属部件、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他电缆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电位差的措施。

[来源:GB50343—2012,2.0.12,有修改]3.6

接地线earthingconductor

2

DB1302/T529—2021

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来源:GB50057—2010,2.0.12]

3.7

电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vedevice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来源:GB50057—2010,2.0.29]3.8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点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checkupandmeasurepoint

按照建(构)筑物雷电防护装置的结构和安全性能要求及雷电防护相关规范的规定,通过技术检查测试确定其是否达到技术标准的部位或装置。

4一般建(构)筑物检测点的确定

4.1对建(构)筑物雷电防护分类进行确定时,每栋应确定为1个检测点。

4.2对每个接闪器、引下线及接地装置的材质、规格、尺寸、安装位置、连接处的焊接方式、防腐锈蚀状况的检测检查,每个检测检查项目应确定为1个检测点。

4.3独立接闪器与被保护物的安全距离,每个应确定为1个检测点。

4.4在进行接地电阻检测时,建(构)筑物的每个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设置的接闪器应分别确定为1个检测点;每个接闪杆、接闪网格应分别确定为1个检测点;接闪带(网)相邻检测点间距超过建(构)筑物防雷类别规定的引下线设置间距的,应在检测点之间增加检测点;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采用接闪杆(接闪短针)防护或位于接闪网格内的,检测点不重复计算。

4.5均压环的接地电阻检测,应按其与圈梁主筋或引下线的连接点数量确定检测点。

4.6专设引下线的接地电阻检测,每根应确定为1个检测点。引下线为暗敷或利用建(构)筑物主筋的,应按建(构)物预留的断接卡或测试点数量确定检测点。

4.7按雷电防护设计要求,建(构)筑物屋面与雷电防护装置相连的金属塔(杆)、天线、放散管、排风管、呼吸阀,独立的金属构架、太阳能热水器等金属物,其接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