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儿烫伤护理查房.pptx

发布:2025-06-10约2.86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儿烫伤护理查房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查房目的与流程概述

02

烫伤病理机制与分类

03

烫伤评估与诊断标准

04

急救处理与创面护理

05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要点

06

家属教育与随访管理

01

查房目的与流程概述

查房核心目标与意义

评估患儿烫伤情况

评估疼痛程度

监控伤口恢复情况

宣教与教育

通过查房,了解患儿烫伤部位、面积、深度等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观察伤口是否感染、化脓,以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烫伤后,疼痛是患儿最明显的症状之一,通过查房评估疼痛程度,及时采取镇痛措施。

向患儿及家长宣传烫伤护理知识,预防烫伤再次发生,提高家长护理能力。

标准化查房流程设计

查房前准备

查房过程

查房后处理

后续跟踪

收集患儿病历、护理记录等相关资料,准备查房所需物品,如换药包、消毒液等。

按照既定的查房路线,逐一检查患儿烫伤部位,观察伤口恢复情况,评估疼痛程度,记录相关数据。

根据查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给予患儿相应的护理和宣教,确保伤口恢复良好。

定期安排复查,了解患儿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多学科协作职责分工

烧伤科

负责烫伤患儿的救治、伤口处理和康复指导,为查房提供专业支持。

01

护理部

组织查房,负责患儿的日常护理和宣教工作,协调各科室之间的协作。

02

药剂科

提供烫伤治疗所需的药品和敷料,指导药品的正确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03

康复科

参与患儿后期的康复治疗,提供功能锻炼、疤痕预防等方面的指导。

04

02

烫伤病理机制与分类

热力损伤程度与组织反应

皮肤表层受损,出现红肿、疼痛和水疱等症状,通常几天可恢复。

表皮层损伤

皮肤深层受损,可能出现水疱、溃烂和瘢痕等情况,恢复时间较长。

真皮层损伤

烫伤伤及皮下组织,可能导致肌肉、骨骼等深层组织受损,恢复困难。

皮下组织损伤

烫伤深度分级标准

三度烫伤

伤及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组织、肌肉和骨骼,需要手术和长期恢复。

03

伤及表皮全层和真皮浅层,有水疱、溃烂和疼痛,恢复时间较长。

02

二度烫伤

一度烫伤

仅伤及表皮浅层,表面红肿、疼痛,无水疱,恢复较快。

01

常见烫伤类型与诱因

热水烫伤

火焰烧伤

热液烫伤

接触性烫伤

常见于洗澡、洗脸等生活场景中,由于水温过高或孩子误碰热水瓶等导致。

常见于火灾、煤气泄漏等事故中,火焰直接接触皮肤造成烫伤。

如热油、热汤等液体烫伤,常见于厨房和工厂等场所,烫伤面积较大。

如熨斗、电暖器等热源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局部高温烫伤。

03

烫伤评估与诊断标准

体表面积计算法则

01

中国新九分法

将人体体表面积划分为9个区域,每个区域占总面积的9%,加上1%为躯干面积,共100%的体表面积。用于评估烫伤面积大小。

02

手掌法

以患者手掌面积为基础,估算烫伤面积。适用于小面积烫伤。

并发症早期识别要点

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心率、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休克症状。

休克

注意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感染

烫伤后大量体液渗出,易导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检测并纠正。

电解质紊乱

护理记录规范要求

准确记录烫伤时间、部位、面积、深度等关键信息。

01.

动态记录伤口变化情况,包括颜色、渗液、结痂等,以及患者疼痛程度。

02.

记录治疗措施及效果,包括药物治疗、伤口清创、换药等。

03.

04

急救处理与创面护理

用干净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疼痛和水肿。

冲洗

将烫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或用湿毛巾冷敷,持续约20-30分钟。

冷却

迅速脱去或剪开烫伤部位的衣物,避免衣物与皮肤粘连。

脱衣

01

03

02

院前急救五步法实施

涂抹适量烫伤药膏,缓解疼痛并促进愈合。

涂药

将患儿迅速转运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转运

04

05

清创操作与无菌技术

清创定义

清除烫伤部位的坏死组织和异物,为伤口愈合创造条件。

01

无菌操作

在清创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02

清创方法

使用无菌器械和药物进行清创,尽可能保留健康组织。

03

疼痛管理

清创过程中要注意患儿的疼痛管理,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04

敷料选择与换药原则

敷料选择

敷料作用

换药频率

换药注意事项

根据烫伤部位、深度和渗出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

敷料可以保护创面、吸收渗液、促进愈合和预防感染。

根据渗出量和敷料污染程度决定换药频率,一般每天或隔天更换一次。

换药时需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创面,同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05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要点

环境清洁

保持病房及床单位整洁,定时通风,减少人员流动,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伤口护理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抗生素应用

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

密切观察

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