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械通气.pptx
演讲人:
日期:
呼吸机械通气
未找到bdjson
目录
CONTENTS
01
基础概念与分类
02
核心工作原理
03
通气模式解析
04
参数设置规范
05
临床应用场景
06
并发症与风险管理
01
基础概念与分类
机械通气定义与作用
机械通气是在呼吸机的帮助下,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防止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为使机体有可能度过基础疾病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为治疗基础疾病创造条件。
机械通气定义
机械通气的作用包括维持通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减轻呼吸做功、保护肺脏等。
机械通气作用
01
02
通气模式分类标准
呼吸机完全控制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呼吸时间,如容积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等。
控制通气
辅助通气
自主通气
呼吸机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通气辅助,如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等。
患者完全通过自主呼吸维持通气,呼吸机仅提供气道正压或负压支持,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负压通气等。
适应症与禁忌症
01
适应症
机械通气主要适用于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
02
禁忌症
机械通气没有绝对的禁忌症,但存在一些相对禁忌症,如未经处理的气胸、肺大泡、低血容量休克、严重肺出血等。
02
核心工作原理
气体交换生理基础
通过呼吸机使肺泡通气,实现肺内气体交换,维持机体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
肺泡通气
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行弥散,实现血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弥散作用
通过调节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参数,满足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气体交换需求。
呼吸调节
正压通气实现机制
压力-容积关系
呼吸机的压力-容积曲线反映了肺和胸廓的顺应性,为设置合适的通气参数提供依据。
03
在呼气相,呼吸机通过持续正压或呼气末正压,保持肺泡开放,防止肺泡塌陷。
02
呼气相正压
吸气相正压
呼吸机在吸气相产生正压,将气体压入肺泡,实现肺泡扩张和气体交换。
01
呼吸周期参数控制
潮气量
呼吸频率
吸呼比
触发灵敏度
每次呼吸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设置。
每分钟呼吸的次数,通常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来设定。
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的比值,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气体交换效果。
呼吸机感知患者呼吸努力的灵敏程度,过高可能导致过度通气,过低则可能引发患者呼吸肌疲劳。
03
通气模式解析
容量控制通气(VCV)
定义
容量控制通气(VCV)是一种呼吸机按照预设的潮气量,时间间隔和呼吸频率进行通气的方式。
特点
缺点
潮气量稳定,不受患者自主呼吸影响,能保证患者吸入预定的潮气量,适用于没有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较弱的患者。
若患者肺顺应性降低或气道阻力增加,可能会导致气压伤或气流量不足。
1
2
3
压力控制通气(PCV)是一种呼吸机按照预设的压力进行通气的方式,当预设压力达到时,呼吸机停止送气,让肺内压力自然下降。
压力控制通气(PCV)
定义
压力控制通气可以限制气道压力,避免气压伤,同时能保持较为稳定的肺泡压力,有利于肺内气体的交换。
特点
潮气量不稳定,受患者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的影响,可能会导致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
缺点
辅助/控制模式(A/C)
辅助/控制模式(A/C)是一种呼吸机根据患者的自主呼吸情况,自动进行切换通气模式的方式。当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较强时,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当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较弱或停止时,呼吸机则按照预设的参数进行控制通气。
定义
A/C模式结合了辅助通气和控制通气的优点,既可以保证患者的通气需求,又能避免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的情况发生。
特点
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根据患者的自主呼吸情况实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操作比较复杂。
缺点
04
参数设置规范
潮气量与呼吸频率
01
潮气量设置
成人通常设置为8-10ml/kg,儿童为6-8ml/kg,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
02
呼吸频率设置
成人通常设置为12-20次/分钟,儿童为20-40次/分钟,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吸呼比调节原则
吸呼比定义
指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的比值,一般设置为1:1.5-2。
01
吸呼比调节
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吸呼比可适当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患者,吸呼比可适当缩短。
02
PEEP定义
呼气末正压,即呼吸机在呼气末给予肺泡的正压。
PEEP应用
主要应用于ARDS等肺泡萎陷性病变,可提高肺泡通气量,改善氧合。
PEEP应用标准
05
临床应用场景
急性呼吸衰竭处理
急性呼吸衰竭的定义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部不能提供足够氧气或排出二氧化碳,进而引发机体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病理状态。
呼吸机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呼吸机的选择与使用
在急性呼吸衰竭情况下,呼吸机可迅速提供足够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纠正低氧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