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行政机关公文处理.ppt

发布:2025-06-10约3.32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根本要义

文种和格式

行文规那么及拟写与审核

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问题;广义上的公文

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标准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什么是公文处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国发〔2000〕2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方法》涉及的几个问题的处理意见〔国办函〔2001〕1号〕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9704-1999〕

省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规定的通知〔xx政发〔2008〕32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标准公文报送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xx政办发〔2009〕31号〕;公文处理是机关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内容;领导要重视

职责要明确

制度要健全

对于公文审核人员来讲:

一要掌握相关知识。

二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要注重经验积累。

四要保持勤勉务实的作风。

五要加强人格和能力的修养。;根本要义

文种和格式

行文规那么及拟写与审核

公文处理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文种;公告

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

公布社会有关各方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行文方向是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可以张贴,其内容是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通知

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事项。为下行文,也可以是平行文。

通报

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为下行文。;议案

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委会提请审议的事项。为平行文。

报告

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为上行文。

9.请示

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事项。为上行文。

10.批复

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为下行文。;意见

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方法。可作上行文、下行文或平行文。

12.函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为平行文。

会议纪要

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为下行文。;常用公文格式---眉首;眉首例如1;眉首例如2;主体具体分为:

标题

主送机关

正文

附件

成文日期

印章

附注;

;

;

;

;版记内容包括:

主题词

抄送单位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具体例如;信函式公文;具体例如;具体例如;与其他公文有6个方面的区别:;具体例如;1.纸张

2.排版

3.印刷

4.装订

;根本要义

文种和格式

行文规那么及拟写与审核

公文处理的;行文规那么;4.同级政府、同级政府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

5.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应由部门自行行文或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明确主办部门。须经政府审批的事项,经政府同意也可以由部门行文,文中应当注明经政府同意。

6.属于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具体问题,应当直接报送主管部门处理。

7.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应当责令纠正或撤销。;8.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9.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10.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报告”。

11.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1.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如提出新的政策、规定等,要切实可行并加以说明。

2.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标准,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

3.公文的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的、发文机关的职权和与主送机关的行文关系确定。;

4.拟制紧急公文,应当表达紧急的原因,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紧急程度。

5.人名、地名、数字、引文准确。引用公文应领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日期应当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6.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7.应当使用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

8.文内使用非标准化简称,应领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9.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局部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