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发酵工程制药.ppt

发布:2023-10-05约9.43千字共10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细菌连续培养的设备简化示图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1、连续培养方法的优点 (1)细胞生长速率较高。 (2)连续培养可发使得培养液达到一个稳定状态 2、连续培养方法的缺点 (1)连续培养延续的时间长,发生杂菌污染的概率也就增加 (2)长时期进行连续培养,细胞发生变异、质粒丢失、基因突变 (3)细菌株生产性能退化的现象也就比较突出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3、连续培养法的分类 可以分为以下3类: (1)单级连续培养 (2)细胞回流式的单级连续培养 (3)多级连续培养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1)单级连续培养 新鲜培养基的加入速率=培养之后的物料抽出速率。这种培养方法称为单级连续培养法。 在单级连续培养方法之中,发酵液体积保持恒定,生物反应器中各组分分布均匀。 单级连续培养是一种最简单的连续培养方法。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2)细胞回流式的单级连续培养 将单级连续培养流出液中的细胞加以浓缩,然后再送回到生物反应器中,这种方法称为细胞回流式的单级连续培养。 细胞回流式的单级连续培养相当于不断地对生物反应器进行接种,有利于提高连续培养的效率。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3)多级连续培养 将几个生物反应器串联起来,第一个反应器的流出液作为第二个反应器的流入液,第二个反应器的流出液又作为第三个反应器的流入液,这种培养方式就称为多级连续培养法。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三)其它培养方法 1、补料分批培养 2、透析培养 3、萃取培养 4、闪蒸培养 5、离子交换培养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1、补料分批培养 补料分批培养法是介于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之间的一种操作方法。是指在进行分批培养中间,向生物反应器中加入营养物质进行补料,但同时不取出培养液的方法。 (1)方法改良 (2)补料分批培养的优点 (3)补料分批培养的缺点 由于补料,使得培养液的体积逐渐扩大, 到一定时间之后,再将培养液从反应器中一次性放出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69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1)方法改良 连续补料分批培养法——在进行补料分批培养时,如果所取出的培养液数量少于补进的物料数量,反复进行多次的放料和补料操作,这种方法称为连续补料分批培养。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70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2)补料分批培养的优点 (1)通过流加高浓度的营养物质, 培养罐内的细胞浓度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程度 这对于细胞产物的生产十分有利 (3)通过补料,能够解除某些营养物的低浓度限制效应 提高产物的合成效率。 (2)通过补料和放料的连续进行, 能够解除某些基质、产物对细胞的抑制作用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71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3)补料分批培养的缺点 (1)要考虑到生物反应器的供氧能力 (2)要考虑培养过程中大量代谢产物积累后的 细胞毒性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72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第四节 发酵设备及消毒灭菌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73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发酵的一般流程 种子扩大培养 培养基配制 空气除菌 培养基灭菌 发酵生产 下游处理 发酵设备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74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发酵设备——发酵罐 发酵罐的特点 轴封严密,泄漏少 能承受一定压力、温度 搅拌通风装置保证气液充分混合 具有足够的冷却面积 死角少,灭菌彻底 适宜的径高比(高与直径的比值为2.5—4)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75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发酵罐的类型 搅拌釜反应器 鼓泡式反应器 气升式反应器 发酵设备——发酵罐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76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发酵辅助设备 无菌空气系统 灭菌系统、管道、阀门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77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培养基及其灭菌 培养基(medium) 培养基的成分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前体物 促进剂 抑制剂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78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放线菌之小单胞菌属 (Micromonospora) 多种可产抗生素,如棘孢小单胞菌(M. echinospora)产庆大霉素。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真菌之根霉属(Rhizopus) 生产甾体激素、延胡索酸及酶制剂等。 本文档共109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20点33分 真菌之曲霉属(Aspergillus)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