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u、Mg及时效工艺对铸造g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pdf

发布:2025-06-07约10.02万字共7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学位论文

Cu、Mg及时效工艺对铸造Al-Si-Cu-Mg合金组织和

力学性能的影响

摘要

铸造Al-Si合金因其轻质高强、易加工以及铸造性能优异等特点,被广泛

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以及国防等工业领域中。然而,传统铸造Al-Si合金

因其较低的室温强度以及高温性能的大幅度衰减,严重制约了其在相关行业中

的大范围应用。为了拓宽合金的应用场景,在二元Al-Si合金的基础上,单独

加入Mg元素制备出Al-Si-Mg合金。然而,该合金的室温性能仍然较差,且未

形成耐热相,在高温环境中的应用依然受限。因此,在Al-Si合金中同时引入

Cu、Mg元素,制备了铸造Al-Si-Cu-Mg合金。Cu、Mg元素可以在合金中形成

θ-AlCu相和Q-AlCuMgSi相,促进合金综合力学性能的提升,合金中的二

25286

元θ相在温度超过200℃后会聚集粗化并失去其强化作用,而四元Q相在250℃

时仍具备较高的热稳定性。因此,调控合金中的Cu、Mg元素含量,促进Q相

的形成,可以使合金在室温力学性能获得提升的同时兼顾一定的高温性能,改

善合金强度和韧性的匹配度,进而扩展铸造Al-Si合金的应用范围。本文在Al-

8.5Si-0.7Mg合金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Cu、Mg元素含量对铸造Al-8.5Si-xCu-

yMg合金中第二相种类和形貌的影响,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优选出试验

合金的最佳成分。随后,通过改变时效工艺参数,探究了不同时效工艺对合金

室温和高温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铸造Al-Si-Cu-Mg合金在铸态时主要包含α-Al、共晶Si、θ-AlCu和Q-

2

AlCuMgSi四种相。Mg含量一定时,随着Cu的加入,合金中出现块状Q-

5286

AlCuMgSi相和网状θ-AlCu相,并且θ-AlCu相的形貌随着Cu含量的增加

528622

由网状向块状转变。经T6热处理后,合金中的共晶Si相基本上呈颗粒状。当

Cu含量为2%时,合金室温时的抗拉强度为320.3MPa、屈服强度为248.7MPa、

断后伸长率为5.3%;合金250℃时的抗拉强度为168.1MPa、屈服强度为144.4

MPa、断后伸长率为9.1%。

在优化最佳Cu含量的前提下,调整合金中Mg元素的含量,铸态时,Al-

Si-Cu-Mg合金中相的种类未发生变化。随着Mg含量的增加,合金中网状和块

-I-

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学位论文

状θ-AlCu相的尺寸减小且数量下降,块状Q-AlCuMgSi相由小尺寸的块状

25286

相转变大尺寸的片状相,数量增加。经T6热处理后,当Mg含量为0.9%时,

合金力学性能最佳,其室温和250℃时的抗拉强度分别为335.3MPa和170.3

MPa;屈服强度分别为254.6MPa和147.2MPa;断后伸长率分别为4%和8.8%。

在优选最佳Cu、Mg含量的基础上,调整合金的时效工艺参数,对经不同

时效处理后的合金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经175℃/7h的单级时效处理后,合金

的硬度为158.23HV;室温和250℃时的抗拉强度分别为348.9MPa和174.3

MPa;屈服强度分别为272.6MPa和148.5MPa;断后伸长率分别为3.8%和

6.7%。经120℃/5h+175℃/5h的双级时效处理后,合金的硬度为165.64HV;

室温和250℃时的抗拉强度分别为355.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