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科普安全教育正确应对极端天气培训课件PPT.pptx
极/端/天/气/安/全/教/育极端天气应对安全意识强化天气尺度的极端天气包括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极端干旱等;中小尺度的极端天气包括冰雹、强风、龙卷风、雷暴、热带气旋等。
什么是极端天气01目录CONTENTS极端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02如何应对极端天气03极端天气安全知识小测验04
什么是极端天气天气尺度的极端天气包括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极端干旱等;中小尺度的极端天气包括冰雹、强风、龙卷风、雷暴、热带气旋等。01
简介极端天气(extremeweather)是相对罕见的,且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天气现象的统称。大尺度的极端天气包括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极端干旱等;中小尺度的极端天气包括冰雹、强风、龙卷风、雷暴、热带气旋等。极端天气可以按统计频率或观测值定义。在一个30年气候区间,日发生次数小于10%的天气现象可被定义为极端天气。若单次天气事件的观测指标,如气温、气压、风速等,超过给定的阈值,其也可被定义为极端天气。
简介极端天气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几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极端天气事件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事件。通俗地讲,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的是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
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的关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发生变化,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公布的最新评估报告表明,过去50年中,极端天气事件特别是强降雨、高温热浪等极端事件呈现不断增多增强的趋势,预计今后这种极端事件的出现将更加频繁。世界气象组织对极端事件发表声明,不仅全球各地的极端事件明显增多,而且分布范围很广,包括东南亚地区的强降雨、6月份海湾地区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强热带风暴和中国南部地区发生的强降雨及洪水、5至7月在英国发生的洪水、东南欧和俄罗斯的热浪、南非和南美一些地区非同寻常的降雪等。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极端天气多发已经成为新常态。全球气候变暖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世界气象组织指出,2007年1月份和4月份的全球地表气温分别比历史同期平均值高出1.89℃和1.37℃,都超过了1998年的最高水平,为1880年有记录以来的同期最高值。中国冬季气温也明显偏高,自1986年以来已连续出现21个暖冬;2013年2月5日北京的最高气温达16.0℃,创下1840年有气象资料以来历史同期最高纪录;2月6日南京最高气温达到23.9℃,也为百年来同期气温历史最高值极端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天气尺度的极端天气包括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极端干旱等;中小尺度的极端天气包括冰雹、强风、龙卷风、雷暴、热带气旋等。02
出行受阻与安全隐患健康风险日常生活不便经济与社会影响心理影响
道路受阻暴雨、洪水、雪冰等极端天气可能导致道路积水、泥泞或结冰,使得驾车、骑车或步行都变得异常困难,甚至危险。极端天气条件下,户外活动和旅行变得更为危险,容易遭遇意外。安全风险增加交通中断强风、龙卷风等可能导致树木倒塌、电线断裂,进而影响公共交通和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出行受阻与安全隐患
洪水和暴雨过后,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增加肠道疾病、皮肤感染等健康问题的风险。疾病传播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中暑,特别是对那些缺乏适当防护措施或在户外长时间工作的人。热浪与中暑严寒天气可能导致冻伤、体温过低等健康问题,对老人、儿童等脆弱群体尤为不利。寒冷引起的健康问题健康风险
日常生活不便电力供应中断极端天气可能导致电力设施受损,造成停电,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如照明、烹饪、制冷或取暖等。01水源受影响暴雨可能导致饮用水源受到污染,而干旱则可能导致水源短缺,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02通讯不畅极端天气可能干扰通讯网络,导致手机信号中断或互联网连接不稳定。03
经济与社会影响010203农业受损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极大影响,可能导致作物减产或绝收,影响食品供应和价格。经济损失因灾害导致的财产损失、商业活动中断等,都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经济负担。社会秩序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引发社会秩序的短暂混乱,如抢购生活必需品、排队加油等。
心理影响压力与焦虑面对极端天气事件,人们可能感到恐惧、不安和焦虑,特别是在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生活节奏打乱极端天气可能迫使人们改变日常计划,打乱生活节奏,造成心理不适。
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天气尺度的极端天气包括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降水、极端干旱等;中小尺度的极端天气包括冰雹、强风、龙卷风、雷暴、热带气旋等。03
备好应急物资在即将发生极端天气时,应提前备好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防寒衣物、保暖器具、应急食品、药品、灭火器等。这些应急物资可以在极端天气来临时,为我们提供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