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作物病虫害的抗性与防治策略.pptx

发布:2025-06-10约1.7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作物病虫害的抗性与防治策略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农作物病虫害概述

农作物病虫害抗性的机制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

农作物病虫害抗性管理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展望

contents

农作物病虫害概述

01

指农作物自身具备对某种或某类病虫害的抗性,能够减轻或抵抗病虫害的侵害。

指农作物通过各种机制如产生抗性物质、改变生理生化反应等方式来抵抗病虫害的侵害。

抗性机制

抗性品种

农作物病虫害抗性的机制

02

农作物自身携带的抗性基因是决定其抗虫、抗病、抗逆等性能的关键因素。这些抗性基因可以通过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进行挖掘和利用。

抗性基因

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存在着丰富的基因多样性,这些多样性为抗性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可以培育出具有多重抗性的农作物品种。

基因多样性

生理生化反应

农作物在受到病虫害侵袭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如合成抗菌物质、增强细胞壁的坚韧度等,以抵抗病虫害的侵害。这些反应是农作物自身的一种防御机制。

生长发育与繁殖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与其抗性密切相关。例如,某些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一些挥发性物质,吸引天敌昆虫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农作物在受到病虫害侵袭时,会合成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如植物碱、有机酸、生物碱等,这些产物具有抗菌、杀虫或拒避昆虫的作用。

次生代谢产物

农作物在抗病、抗虫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酶的活性变化。例如,在抗病过程中,植物的防御酶系会发生变化,从而增强对病害的抵抗力。

酶的活性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

03

轮作制度

通过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的积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常见病虫害具有抗性的农作物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途径。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03

02

01

1

2

3

利用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控制害虫的数量,实现生物防治。

天敌引入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如Bt菌等。

微生物农药

利用生物制剂(如抗菌素、植物提取物等)防治病虫害。

生物制剂

科学用药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施药时机,进行科学用药。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采用轮换用药的方式,以降低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

安全用药

确保农药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农作物的安全,避免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农作物病虫害抗性管理

04

VS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分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评估抗性情况。

评估标准

制定科学的抗性评估标准,包括抗性等级、抗性类型等,为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监测技术

加强抗性治理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深入探究农作物病虫害抗性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抗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开展培训、宣传等活动,提高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抗性治理意识和技能,促进抗性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科研支持

教育普及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展望

05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精准农业技术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治的精准化,提高防治效果。

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良农作物抗性,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抗虫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的轮作、施肥、灌溉等农业措施,改善农田环境,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趋色等习性,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生态调控

通过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03

建立病虫害防治示范区

通过建立病虫害防治示范区,展示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方法,提高农民的防治效果和环保意识。

01

加强农民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02

推广科学防治方法

向农民宣传和推广科学、环保的防治方法,引导农民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THANKYOU

感谢观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