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试(含答案)(三).docx
(新)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试(含答案)(三)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答案:D
解析: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阴阳五行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但不是基本特点;四诊八纲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五运六气是研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影响的学说。所以本题选D。
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为消长
D.平衡协调
E.互相转化
答案:B
解析:“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体现了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即互根互用。阴为阳的物质基础,阳为阴的功能表现,二者缺一不可。对立制约强调阴阳双方相互对抗、相互制约;互为消长指阴阳双方的数量或比例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平衡协调是阴阳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互相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本题选B。
3.五行中,“木”之“所胜”是()
A.火
B.水
C.土
D.金
E.以上均非
答案:C
解析: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关系中,“所胜”是指“克我”的一方,“所不胜”是指“我克”的一方。所以“木”之“所胜”是土。本题选C。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心生理功能的是()
A.主血脉
B.主神明
C.主统血
D.开窍于舌
E.其华在面
答案:C
解析: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主血脉和主神明。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也是心的生理特性的体现。而主统血是脾的生理功能,脾能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血液逸出脉外。所以本题选C。
5.具有“喜润恶燥”特性的脏腑是()
A.肝
B.肺
C.脾
D.胃
E.大肠
答案:D
解析:胃为六腑之一,以通降为和,喜润恶燥。胃中津液充足,才能腐熟水谷,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但题干强调的是具有此特性的脏腑,相比之下,胃的“喜润恶燥”更为典型;脾喜燥恶湿;大肠主传导糟粕,也有一定的津液参与,但“喜润恶燥”不是其最突出的特性。所以本题选D。
6.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心、肺、脾、肝
B.心、肺、脾、肾
C.心、肝、脾、肾
D.肺、脾、肝、肾
E.心、肺、肝、肾
答案:A
解析: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肺朝百脉,助心行血;脾主统血,能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这四个脏腑与血液运行关系最为密切。肾主要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水液代谢等功能相关,与血液运行关系相对不那么直接。所以本题选A。
7.六淫邪气中,具有“重浊”特点的是()
A.风
B.寒
C.暑
D.湿
E.火
答案:D
解析: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之一是“重浊”。“重”即沉重、附着,湿邪致病,常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沉等;“浊”即秽浊,指湿邪为患,易出现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的现象,如面垢眵多、大便溏泻、小便浑浊等。风邪具有轻扬开泄、善行数变等特点;寒邪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的特点;暑邪具有炎热、升散、耗气伤津的特点;火邪具有炎热、升腾、燔灼、急迫等特点。所以本题选D。
8.七情内伤致病,首先损伤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答案:B
解析: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又主神明,七情内伤首先影响心神,然后影响其他脏腑。七情过激可直接伤及相应的脏腑,但无论何种情志致病,都可首先影响心神,使心神受损,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所以本题选B。
9.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是()
A.正气
B.邪气
C.正邪斗争
D.体质
E.精神状态
答案:A
解析:正气是人体抵御邪气的能力,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正邪斗争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体质和精神状态对正气有一定的影响,但正气不足才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内在因素。所以本题选A。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证临床表现的是()
A.五心烦热
B.大便秘结
C.小便不通
D.痰涎壅盛
E.腹痛拒按
答案:A
解析:实证是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五心烦热多见于阴虚证,是虚证的表现。大便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