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FD的小间距斜板沉淀池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pdf
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CFD的小间距斜板沉淀池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
摘要
小间距斜板沉淀池具有容积负荷大,沉淀效率高、可实现同程同阻配水等
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水质净化工程中。但小间距斜板沉淀池内的流动状态复杂,
且斜板在水下运行,无法实时观测水流的微观动态,小间距斜板沉淀池的低脉
CFD
动理论也因此仅限于半经验水平。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多种数值模拟
方法可以形象地展现沉淀池内的流动状态,但目前尚无关于小间距斜板沉淀池
内水流微涡旋和脉动现象的数值模拟研究,尤其缺乏同程同阻型小间距斜板沉
淀池的模拟。
本文采用Fluent软件对同程同阻型小间距斜板沉淀池进行数值模拟,探讨
斜板特征、运行参数与池体结构参数对沉淀池内悬浮颗粒沉降效果的影响,采
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Mixture多相流模型以及Coupled算法进行二维多相
流数值模拟,选取速度场分布均匀性、污泥体积分数、湍动能及湍动能耗散率
等为评价指标,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
10.06m/s2D3D
、当沉淀池进水花墙流速为时,与模型的速度分布基本一
2D3D
致,池内流态基本相同,仅在池体前段,的监测点速度值比的滞后于约
1200s3h2D3D
,但速度值和速度变化趋势一致。运行物理时间过程中,、及
中试试验出水中的污泥体积分数及其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表明该数值模拟过程
2D3D
中可用模型替代模型。
2、板间距30mm时,各监测点的流速变化较平缓,可实现沉淀池内的能
量均匀耗散,具备实现同程同阻的湍动度条件,能为污泥沉降创造有利条件;
60°
斜板倾角为时水流脉动性最小,尾部斜板区的湍动能强度也最低,利于小颗
粒沉淀,且全程阻力分配均匀;尽管相对较长的200mm导流板长度可使池体
前部回流区域范围更小,有利于提高出水水质,但100mm的导流板长度可使
斜板区内的流速度最低,有利于减小因水流过快而带出细小颗粒,该工况下斜
板区后部出水处的湍动能耗散分布区域范围大,且该工况下出现水质变差的时
刻也最晚,表明100mm是最为适宜的导流板长度。
3、入口流速为0.06m/s-0.08m/s时可以充分推动主流形成均匀布水,且不
会造成污泥在尾端上浮而恶化出水水质,同时,也可以减小沉淀池前端回流区
I
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学位论文
的范围,充分发挥清水区的沉降作用,实现同程同阻沉降;颗粒粒径在50μm-100
μm范围内变化时对池内流态分布影响不大;水温较低时沉淀池内泥面上升的速
度较慢,污泥悬浮颗粒能够在池内充分沉淀,仅从粘度角度考虑,冬天时污泥
的沉降效果要优于夏天;较小的池长引起沉淀池前端回流区域过大,不利于颗
粒沉降,过长的池长对布水均匀性并无帮助,且增加占地,在采用常规进水流
速0.08m/s时,23m的池长是合理的设计池长;布水区高度为1.5m时泥斗中少
有涡旋,速度分布均衡,前端的回流区较小,利于同程同阻的实现,也有利于
全程的泥斗均发挥积泥作用。
关键词数值模拟;小间距斜板沉淀池;速度场;浓度场;污泥体积分数
II
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学位论文
Numericalsimulationandstructuraloptimizationof
small-spacinginclinedplatesedimentationt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