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暗棕壤肥沃耕层培育技术规程.docx
ICS13.080.01
B10
FORMTEXT?????
DBFORMTEXT23
FORMTEXT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FORMTEXTXXXX—FORMTEXTXXXX
FORMTEXT?????
暗棕壤肥沃耕层培育技术规程
FORMDROPDOWN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联系人:严君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yanjun@iga.ac.cn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
FORMTEXT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XXXX—XXXX
PAGEI
前??言
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严君、韩晓增、邹文秀、陆欣春、陈旭。
暗棕壤肥沃耕层培育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暗棕壤肥沃耕层培育的术语和定义、肥沃耕层快速培育技术、渐进式培育技术和指标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暗棕壤耕地分布区域。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675.6-2009保护性耕作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机
JB/T10295-2014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
NY/T3694-2020东北黑土区旱地肥沃耕层构建技术规程
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25-2012有机肥料
NY/T645-2017玉米收获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738-2020大豆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
DB23/T470-1997农业机械田间作业质量标准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暗棕壤darkbrownsoil
在温带湿润森林植被下发育,母质以花岗岩为主,其次是玄武岩、砂岩和砾岩,剖面结构为A层较薄,厚度为15cm~20cm,AB过渡层浅薄,厚度5cm~10cm的土壤。
3.2
肥沃耕层培育cultivationofafertileploughlayer
针对暗棕壤耕层土壤的不良性状,将优质的有机物料均匀撒于农田表面,然后采用螺旋式犁壁犁将这些物料深混于0cm~35cm土层之中,使该土层达到肥沃耕层指标的培育技术。
3.3
快速肥沃耕层培育技术rapidcultivationofafertileploughlayer
短期内通过一次性大量施用有机物料于农田地表,然后采用螺旋式犁壁犁将这些物料深混于0cm~35cm土层之中,使该土层能在次年达到肥沃耕层指标的培育技术。
3.4
渐进式肥沃耕层培育技术progressivecultivationofafertileploughlayer
将均匀撒于农田表面的有机物料,采用螺旋式犁壁犁将这些物料逐年分次分层深混于0cm~35cm土层之中,使该土层土壤肥力逐年提升达到肥沃耕层指标的培育技术。
快速肥沃耕培育技术
4.1秸秆粉碎还田
在作物进入成熟期时,适时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利用能粉碎秸秆的机械将作物秸秆及根茬破碎,使秸秆均匀地抛撒在田面上,秸秆粉碎应符合GB/T24675.6-2009中的规定,秸秆进行全量还田。玉米收获质量应符合NY/T645-2017中的规定,大豆收获质量应符合NY/T738-2020中的规定。
4.2有机肥施用
将混匀的有机肥均匀抛撒田面上,有机肥施用量为5t/hm2~6t/hm2,有机肥应符合NY525-2012中的规定。
4.3快速肥沃耕层培育
将玉米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撒在田面上,再将混匀的有机肥均匀抛撒上面,然后采用螺旋式犁壁犁将整个土层翻转60°~120°,使平铺在田面上的秸秆和有机肥翻转进入32.5cm±2.5cm土层。机械作业应符合DB23/T470-1997中深松作业质量要求的规定。
4.4整地
利用圆盘耙对地块进行耙地,耕后地表平整度、土壤膨松度、土壤扰动系数等指标应符合JB/T10295-2014中的规定。根据需求,采用起垄整形机保持原状或起垄,达到翌年春播待播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