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蛋白组学.pptx
蛋白质组学;;Proteome;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蛋白质组学的两种研究策略:
采用高通量的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分析生物体内尽可能多乃至接近所有的蛋白质。
研究不同时期细胞蛋白质组成的变化,如蛋白质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表达,以发现有差异的蛋白质种类为主要目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蛋白质的表达谱(expressionprofile)
双向电泳-质谱/多维色谱-质谱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磷酸化)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酵母双杂交/噬菌体展示/蛋白质芯片
;双向电泳,2-DE;;;;凝胶扫描系统;图像分析技术;Imageanalysis
;Sample1a;;;Separateby2-DPAGE;DIGE实例图;Cy5;Gel1;Gel1;蛋白点的切取、酶解与点样;Proteomics;(Robotics)机器人技术;Robotics(2)
Proteindigestion
Washesgelpieces
Digestswithtrypsin
Extractspeptides
Desaltspeptides
AppliespeptidestoMALDIplate;质谱技术:
质谱(MassSpectrometry,MS)是带电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质荷比(m/z)的大小顺序排列的图谱。
质谱仪是一类能使物质粒子电离为离子并通过适当的电场、磁场将它们按空间位置、时间先后或者轨道稳定与否实现质荷比分离,并检测强度后进行物质分析的仪器。
质谱仪主要由分析系统、电气系统和真空系统组成。;质谱技术发展史:
1897,ThomsonJJ在研究阴极射线过程中首创抛物线质谱装置(NobelPhysics1906)。
1919,AstonFW,速度聚焦质谱仪(NobelChemistry1922)。
1946,StephensWF,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
1950s中期,PaulW,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离子阱质量分析器(NobelPhysics1989)。
1981,BarberM,快原子轰击电离(第一个可用于蛋白质和多肽的电离技术)。
1987-1989,田中耕一、KarasM/HillenkampF,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FennJB,电喷雾电离(田中耕一,FennJB:NobelChemistry2002)。
由于以上几项革命性的创新,质谱成为研究蛋白质结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同时也成为蛋白质组学的核心和支撑技术。;MS(massspectrum)
-常用于分析生物大分
子的软电离质谱技术;蛋白质组学中常用的电离技术:
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电离(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MALDI)
KarasMandHillenkampF.AnalChem(1988)60:2299-2301
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yionization,ESI)
FennJBetal.Science(1989)246:64-71;MALDI原理图;ESI原理图;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ESI实例图:nano-ESI;MALDI与ESI的比较;质量分析器;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MALDI-TOF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ESI-MS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肽质指纹图;OnePeptide;;;三、蛋白质组生物信息学;历史上,蛋白质数据库先于核苷酸数据库。20世纪60
年代初期,MargaretDayhoff提出这样一个设想,将
文献中所有的蛋白质序列汇总在一起,可能是研究中
非常有用的工具。于是Dayhoff和她在华盛顿特区的
“美国生物医学研究基金会(NationalBiomedical
ResearchFoundation,NBRF)”的合作者们一道收
集所有已知的序列组合成一个蛋白质序列图谱集。随
后,每当新出现一种蛋白质序列,即与该图谱比对,以找出与其它蛋
白质的关系,这就使得一些不同蛋白质之间序列相识区域被鉴定出
来。他们的收集中心即为后来的“蛋白质信息资源(Protein
InformationResource,PIR)”。;SWISS-PROT
SWISS-PROT是对数据人工审读很严格的库。可以说,只有实际存在的蛋白质才被收入.每